孩子出生时,脐带被剪断的那一刻,意味着母亲与孩子的分离。但在山东省济宁市,有一位母亲,却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将那根维系母子的“脐带”重新连接起来,奔赴属于他们的星辰大海……
既要搬砖,也要陪你
冬日的济宁街头,最低气温已跌至零摄氏度以下,一位瘦弱的女人在寒风中摆摊卖卷凉皮。女人的腰间系着一根绳子,绳子的另一头,是她患有孤独症(又称自闭症)的儿子……
这个女人名叫李海荣,是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人,出生于1989年。在儿子瀚瀚3岁前,李海荣拥有一份平静而满足的生活。那时的她工作稳定,儿子帅气可爱。
美中不足的是,瀚瀚不爱说话,直到3岁多,依旧不能完整地说出一句话,李海荣带他去医院检查,结果令她崩溃:瀚瀚患有孤独症!
夫妻俩带着瀚瀚四处求医,但收效甚微。微薄的积蓄很快见底,还欠下一屁股债务。
疾病为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蒙上了厚厚的阴影。2020年,李海荣和丈夫离了婚。4岁的瀚瀚被判给了前夫。后来前夫也无力照看孩子,他找李海荣商量,想把瀚瀚送到全封闭式特殊教育学校。
一想到还没有认知和行为能力的儿子,就此脱离自己的视线,李海荣的心很疼。
“不行,还是让瀚瀚进那种普通的康复学校!”李海荣说。亲友劝她:“谁来接送瀚瀚?你怎么工作?”“我接送,我摆摊!”
回到娘家的李海荣以每年3000元的价格在城边租了间瓦房,靠在街边摆摊谋生。
起初,李海荣做的是“一元一串”的麻辣烫。但麻辣烫做起来很费时间,她被这种连轴转的生活搞得头昏脑涨,实在有些吃不消,转而去卖工序较少的凉皮和鸡蛋灌饼。
每天早上6点,李海荣就早早起床,做好早饭,接着照顾瀚瀚穿衣吃饭,然后赶在8点之前把瀚瀚送到康复学校。
目送儿子进入教室后,李海荣先去菜市场选购摆摊所需的新鲜食材,回家后就支起一口大锅熬酱料,同时将所购买的食材清洗干净,分类装车。而这一切,她必须赶在下午4点半儿子放学前做完,然后接上儿子一起出摊。
李海荣选择摆摊的地点,是人流密集的济宁市草桥口。她支起摊位,开始招呼客人。
瀚瀚在一旁待着,一会儿拍拍这里,一会儿摸摸那里,有时突然跑到马路上,李海荣不得不暂停手上的活儿,把儿子拽回身边。
有一次,李海荣正认真地帮客人做凉皮,一抬头,发现瀚瀚不见了!
那一刻,李海荣感觉天都塌了。她丢下摊位,大声呼喊:“瀚瀚,瀚瀚……”
带着哭腔的声音,被街上嘈杂的人声与汽车的轰鸣淹没。周围的摊主见状,也过来帮她一起寻找孩子。
终于,在附近的一根电线杆后面,李海荣找到了在此玩耍的瀚瀚。她一把将瀚瀚拉进怀里,紧紧地搂着,眼泪不争气地掉了下来。
父母获悉情况后,决定过来帮助。可妈妈曾患过脑梗,爸爸腿脚不便,两个老人照顾起瀚瀚来,心有余而力不足。
有一次,瀚瀚闹起脾气来,李母去抱他时,竟被他一把推倒在地,所幸无大碍。
还有一次,李海荣在外面摆摊到夜里11点。回家后,发现瀚瀚躺在地上哭。问了爸妈才知道,瀚瀚一直闹着要喝饮料,而饮料会刺激到瀚瀚,让他兴奋,不利于他的治疗,要求没得到满足的瀚瀚便哭闹起来。父母抱不动他,只能站在旁边守着他,不敢离开半步。
当晚,待两个老人和瀚瀚相继休息后,李海荣才得到片刻空隙。她发现,自己明明忙得连病都不敢生,可还是顾此失彼。“我真没用!我该怎么办?”黑夜里,默默流泪的李海荣问自己,“搬起砖就陪不了你,放下砖又养不起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