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倒追农妇:且让清风寄余年
作者 涅朵
发表于 2025年3月

她是一个只念过两年书的乡野农妇,而他是一个著作等身的大学教授、知名作家。

他们的人生,原本是两条永远无法相交的平行线,却在7年前的冬季,奇迹般地交织在一起……

惊世告白:农妇被教授倒追

2018年年底的一天,在贵阳市打零工的阿包,接到前表姐夫潘年英的电话:“阿包,我生病了,你可以照顾我不?”

得知潘年英腰椎间盘突出,疼得厉害,阿包关切地问道:“你老婆和姑娘呢,他们不管你吗?”潘年英失落地告诉阿包:“老婆离家出走半年了,女儿还在学校读书。我想到你那里,请你照顾我几天,不晓得你愿意不?”

“那你自己行动方便吗?”阿包问。“我可以让我的学生送我上高铁,麻烦你在贵阳站接我一下。”潘年英说。“好吧,你来了再说。”

挂断电话后,阿包把手头的事情处理完毕,便提前来到贵阳高铁站,等待潘年英的到来。

出生于1968年的阿包,是贵州省雷山县固鲁村的苗族人,汉语名字叫李玉春,苗文名字叫“包给里”,大家习惯叫她“阿包”。

因家境贫寒,兄弟姐妹众多,阿包才念了两年小学,就被迫辍学,帮父母干农活儿。

17岁那年,阿包在贵阳当保姆,帮表姐和表姐夫带孩子。表姐夫就是潘年英,当时在贵州省一家科研单位工作。

表姐和表姐夫的婚姻不久后破裂,阿包也因此与潘年英失去了联系。

阿包20岁那年,嫁给了比自己大18岁的煤矿工人老赵,先后生下两个女儿。

其间,阿包与潘年英有过两次非常短暂的交集。一次是2004年,雷山县举办苗年节。阿包在活动现场,看到了被当地政府邀请过来的贵宾潘年英,两人交换了一下联系方式。另一次是阿包的大女儿高考结束后,分数上了录取线,却迟迟没收到录取通知书,阿包只好电话求助于在高校任教的潘年英。潘年英电话咨询有关单位,对方答复说考生已经被贵州凯里学院录取了。阿包对潘年英心存感激。

2012年,老赵不幸身患肝癌,撒手人寰。此后,阿包与两个女儿相依为命。

手脚勤快的阿包四处打零工谋生。大女儿大学毕业后,开了一家托管班。大女儿忙不过来的时候,阿包就会搭把手。

日子琐碎而祥和,但潘年英的这通电话,打破了这份平静。

当天下午5时许,阿包在高铁出站口等到了潘年英。他穿着一身军大衣,戴着帽子,被腰痛折磨得脸色苍白。

看到这一幕,善良的阿包立马流下了眼泪。这还是30年前那个意气风发的潘哥吗?

“潘哥,你怎么病成这个样子了嘛!”潘年英笑着说:“阿包,你回家拿热水袋烫我,过几天就好了。”阿包打了一辆出租车,带着潘年英回到女儿的晚托班,把他安置在一个空闲房间,用热水袋烫他的腰椎,给他做按摩。

阿包每天用热水帮潘年英烫腰椎,给他按摩。约20天后,他总算能够拄拐下床走路了。40天后,潘年英的腰椎病竟痊愈了!

离开贵阳返回湖南前的一天晚上,阿包为潘年英饯行。席上,潘年英对阿包说:“你要是愿意,就来跟我过一辈子吧。”

阿包被突如其来的表白吓坏了:“你不要跟我开玩笑啊,潘哥。你是大教授,我大字不识几个,怎么配得上你?”潘年英说:“我现在只需要活着,你在,我才能活着!”

茫然的阿包,把潘年英示爱这件事告诉了两个女儿。女儿的反应和她一样:“以他的条件,怎么可能看得上你嘛?”“他只是缺一个保姆,让你去伺候他……”

跨越沟壑:以真心交换真心

女儿的分析,阿包觉得有道理。于是,阿包劝说潘年英,让他坐下来跟家人好好沟通。

本文刊登于《知音·上半月》2025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