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教师”启开大山新视界:此兴若未谐,此心终不歇
作者 袁正琴
发表于 2025年3月

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龙山镇彭家沟小学,有一位“万能”的校长:教书兼门卫、保安带打杂,网络故障、宿舍漏水、电线短路,他无所不会。同时,他还是一个“异想天开”的老师,让这所深山小学充满了“科技范”。

可在妻子吴海燕的眼里,他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隐形人”——

望远山而前行:一个都不能少

“这孩子得赶紧转院。”医生紧锁着眉头对彭玉生说。

2001年4月26日早上,彭玉生扶着肚子痛了一夜的吴海燕走走停停,好不容易等到班车,花了近一个小时才赶到镇医院。吴海燕刚一进产房,儿子伟子就出生了,可孩子竟全身乌黑。

医生简单处理后,彭玉生抱着孩子往武当山特区医院赶,一路上,他的心怦怦跳个不停……

1996年,20岁的彭玉生师范毕业,他放弃进城的机会,回到家乡龙山镇的彭家沟小学执教。

龙山镇是位于丹江口水库腹地的一座半岛,三面环水,一面靠山,交通十分不便。而彭家沟村是龙山镇最偏远的村落,彭家沟小学教学点校舍破旧,下雨漏雨,刮风漏风。

一众亲友们劝说彭玉生:“你这好不容易考出去了,怎么还想着要回来?”“我回来,是因为自己吃过的苦不希望库区的娃娃们再吃一遍。”

见到了外面多彩的世界,彭玉生深知,唯有读书,才是库区孩子最好的出路。他默默在心里许下诺言:库区的适龄儿童都得来上学,一个都不能少!

一次,为了劝回一个失学的女孩,他“三顾茅庐”去家访,帮着干农活,家长才松了口:“明天早上就送她到学校去。”返校途中,为了躲避狗的追咬,彭玉生不慎掉进荆棘丛里,扭伤了脚,浑身多处被划伤,还丢了一只鞋。他一瘸一拐地摸黑走了3公里山路回到学校,虽然狼狈,可心里却充满希冀。

然而,女孩第二天并没有到校。彭玉生第四次家访时,家长才吐露苦衷:“家里实在没钱了,还指望孩子帮忙干活呢!”“孩子必须去上学!”看着女孩小心翼翼却又渴望的眼神,彭玉生心一横,承诺道:“学费、生活费包在我身上,不让你们拿一分钱。”终于,女孩重回学校。

2000年,彭玉生与在校门口开小卖部的吴海燕结婚。吴海燕很高兴,丈夫的单位离得近,很多事可以给自己搭把手。可很快,她发现,彭玉生一心都在学校,白天上课晚上家访,足迹遍布彭家沟所辖范围的沟沟岔岔。

2001年4月24日,吴海燕感觉肚子有些不舒服,想让彭玉生陪她去医院待产。“那我明天去学校协调一下就带你去。”见他还要去学校,吴海燕欲言又止。

谁知第二天晚上,吴海燕肚子突然剧痛,有了生产的迹象。村医守了一晚上后建议送医院。彭家沟村实在太偏僻,吴海燕在路上耽搁了太久,儿子伟子刚出生就被建议转院。

彭玉生带着孩子前往十堰,吴海燕在镇医院焦急等待。好在经过治疗,孩子脱离了危险,彭玉生这才抱着孩子回到镇医院。吴海燕接过孩子后,紧紧地抱在怀里,眼泪像洪水决堤一样倾泻而下。后怕不已的彭玉生也潸然泪下。

可他没时间儿女情长,妻儿都没事后,彭玉生转身又回到了学校。望着丈夫匆匆离去的背影,吴海燕很委屈,但她也知道,学校里还有小娃娃住校,实在离不开人。

彭玉生心里装着学校的娃娃,每个娃娃家里的情况他都了如指掌。

小杰的爸妈每到捕鱼季节,就带着孩子住到江心的临时家里。为接小杰回去上学,彭玉生和同事骑摩托车到江边,又搭乘渔船近半个小时找到小杰父母,提议让小杰住到学校。小杰爸爸有些激动,连连点头:“有你们这么负责的老师,孩子住到学校我放心。”

渐渐地,乡村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撑船家访孤岛上的学生,资助40多名学生,劝返面临失学的学生50多人……都已经成为过去式。

无边界教学:让孩子成为主角

2005年8月,彭玉生被任命为校长。学生齐了,怎么让他们爱上学习,彭玉生一直在琢磨着。

有一天上课,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学前启蒙的缺失,对数的概念不是很清晰。那天下课时,他心念一动:何不把书本上的场景搬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在现实中学习呢?

他立即组织孩子们来到简易的滑梯边上:“现在我们开始滑滑梯。

本文刊登于《知音·上半月》2025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