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i:YiMagazine
N:拟泥nini
01
Yi:2024年6月,你的作品《带壳的牡蛎是大人的心脏》累计销量突破了100万。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N:卖到了100万册,我还是很开心的,这像是职业生涯当中的里程碑一样。它更像一个新的起点,我可以特别坦然地继续往前走。我不太想回头看这个数字,沉浸在销量焦虑或者喜悦之中会打乱创作的节奏。
02
Yi:你有没有遇到过什么“决定性”时刻?比如说你考取了中国美术学院的插画研究生专业,回头看,哪几个决定是刚刚好的?
N:本科我读的是服装设计,但对时尚并没有太大兴趣。那时身边的同学大多是潮人,我觉得自己很难融入其中。于是,除了上课,我的时间几乎都用来画画。在画画的过程中,我感到非常享受,可以说进入了一种心流状态。我开始觉得,可能这一生—虽然有点夸张—但至少在接下来的10年内,我都很想从事这项工作,想要把画画做到更专业、走得更长久。因此,我开始规划如何提升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由于我是非科班出身,始终会有“业余感”,虽然日常能接一些约稿,可依然会觉得自己对专业的认知不够深入。那时正好是学生时期,我觉得必须考研。考研有两个选择,一是出国,另一个是留在国内。如果我本科也学插画的话,可能出国留学更合适,因为我本身跨专业,我认为留在国内能得到更多的实践经验。于是,我决定考插画和漫画的研究生,这是我人生中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
本科时期,我基本上是处于乱接稿的状态,想通过实践摸索这个行业。真正考入插画专业后,我开始稍微收心,更加专注于创作。我开始不断收到关于专业的资料和信息,在接稿和商业合作的过程中,美院背景确实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我毕业后曾在考研机构工作过一段时间,发现真正接受过专业教育的人和纯粹依靠兴趣爱好的人,差距还是挺大的。3年的研究生学习阶段给了我充足的时间去自我探索,并且在专业领域内磨练,找到了自己创作的方法。而且,我也经历过业余阶段,所以我知道在那个阶段,生活中的其他事情往往会干扰你的创作。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也就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和探索中。。
03
Yi:《带壳的牡蛎是大人的心脏》是一本画给大人的漫画,你也曾提到你的创作意识是“交换”,想给读者带来一些好东西。你是否觉得当下有一种普遍的时代情绪,比如说脆弱、焦虑、迷茫,而大家通过你的作品获得了宽慰?
N:我并没有去考虑时代这种宏大的背景,我观察的其实是身边的人,包括我自己。因为在读书、升学的过程中,我也经历过很多孤独的时刻,而这是成长中必经的过程。我觉得每个人都会有低谷期,所以我很希望通过我的作品给予大家一些宽慰。因为当我感到孤独时,身边没有人可以倾诉,我也不太好意思去找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