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i:YiMagazine
Q:张鲲展(JohnB.Quinn)
中国公司正不断在海外拓展业务,与之相伴的是频繁出现的法律问题—TikTok在美国面临被封禁风险,在印尼也有类似遭遇;比亚迪在巴西的工厂陷入劳工权益的争议。当全球各国在政治和经济领域都表现出本土化倾向时,“出海”热潮中的中国公司正在处理摩擦中前进。
美国昆鹰律师事务所创始人张鲲展(JohnB.Quinn)认为,当下的全球经济充斥着规则变化和各方的摩擦,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他们来说是机会。昆鹰律师事务所唯一的业务就是在全球各国帮助客户处理商业领域的争议,包括知识产权诉讼、证券和金融业务诉讼等。昆鹰1986年成立于洛杉矶,2016年设立上海办事处,2022年北京办事处成立。在进入中国市场的前8年里,昆鹰在中国的主要客户逐渐由在华外资企业变成了中国本土公司。近几年,他们曾帮助滴滴、宁德时代以及中国银行等企业在海外处理商业纠纷。
如果观察这家律师事务所在全球的拓展轨迹,会发现他们是“哪里有危机,哪里就有生意”。昆鹰在美国之外的首个办事处是2008年在伦敦开设的,当时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他们带来了机会;此后,他们相继在全球三十多个国家开设办事处。如今,“纠纷生意”的关键词变成了中国。对于中国公司在海外遇到的问题,张鲲展认为那是几乎每一个国家的跨国公司在“出海”后都会遇到的,中国的公司只是刚刚开始面临这些问题。
Yi:2015年你们开始筹备上海办事处,近两年又在北京开设办事处。这两个决策分别是出于什么考虑?这两个办事处处理的业务类型有何差别?
Q:北京和上海的办公室的业务是一体的,只不过北京和上海分别有合伙人,能够更方便地对接客户。人们往往认为上海注重金融和商业,而北京是首都和政治中心。但据我所知,北京很大程度上也是一个独立的商业中心,和华盛顿不同,它更像伦敦或者巴黎。我们在上海开设办事处时,客户更多是在中国发展的外资企业,它们面临的问题多与美国法律相关,例如美国政府会对这些跨国公司在中国的业务展开调查。但现在,我们中国办事处90%的客户是中国的公司,包括国企、私企以及个人,我们主要处理的是它们在海外的纠纷。
Yi:中国公司出海别的国家,经常遇上的法律纠纷有哪些?是否有一些纠纷情况是中国公司在海外独有的?和别的国家的企业相比,处理这类纠纷时有什么特殊需求?
Q:很难说中国的客户有什么特殊的问题,他们和我们代理的其他国家的客户面临的情况是类似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