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买个菜
作者 赵慧
发表于 2025年3月

春节回国期间陪父母逛超市,我发现家附近的菜市场里很多商贩春节期间一直歇业,超市趁此机会倒是抓住了一轮商机,生鲜变成了这段时间超市卖场最有人气的区域。

这样貌倒是与东京相似起来。在东京,超市早已代替“八百屋”(蔬果店)这种小型生鲜社区店,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鲜采买地了。它的规模更大,因此与上游议价能力更强,立刻在价格这个核心优势上站稳了脚跟。根据日本超市协会的调查,最近3年,食品可以为日本的超市贡献超过9成的销售额。

即便如此,随着最近几年物价上涨,人们对价格更加敏感,东京生鲜超市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起来。我常被问及的一个问题是,“你们现在还在线下买菜吗?”

的确,在中国,生鲜电商给线下菜市场带来了巨大冲击。但在东京,虽然AmazonFresh这类服务也提供“线上菜场”的功能,但它设置了4000日元(约合194元人民币)的起送价,如果消费不满1万日元,还需支付490日元(约合24元人民币)的配送费,这首先就是挡住消费的一道门槛。AmazonFresh提供的生鲜种类相对集中,肉类也大多以冷冻方式配送,这对在意生鲜品类与新鲜程度的消费者来说也是减分项。虽然承诺最快两小时可以送货,但受到配送区域的限制,实际上最容易选择的配送时间仍然要排到第二天以后,这更适配不那么紧急的购物需求。所以一般情况下,人们更愿意在购买较重的商品,以及不急用、可长期储存的商品时考虑使用线上生鲜服务。

更大的“战场”仍在线下。日本的生鲜供应系统存在一些较为特殊的链条:农民收获农产品之后,会通过农业协会“日本农业协同组合”(JA)、经济联合会、商社等渠道,将产品卖给批发商。批发商一般集中在每个地区的中央批发市场与地方批发市场—这些市场都是通过政府认证的大批发市场。在这些市场里,大部分批发商做的是大宗买卖,并不和零售商交易。但市场里也存在一部分“中间批发商”,它们从大批发商手中拿货,再小批量卖给不同的终端零售商。

本文刊登于《第一财经杂志》2025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