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ithfield重返美股
作者 王杰夫
发表于 2025年3月

2025年1月29日—中国农历蛇年大年初一,84岁的万隆现身美国纽约纳斯达克股票交易所,庆祝他的又一家公司在当天完成了IPO。近60年间,他从河南漯河肉联厂的办事员一步步成长为中国肉食工业龙头双汇的掌舵人,而对他这样的初代民营企业家而言,收购美国公司与进军美国市场永远写在人生清单的第一页。这家刚完成IPO的公司正是美国最大的猪肉生产商SmithfieldFoods(以下简称Smithfield)。

Smithfield曾于1999年至2013年在美国纽交所上市,2013年9月被万隆控股的中国公司双汇国际(2014年更名为万洲国际)以47.2亿美元收购后退市。万洲国际是经过长达4年谈判、战胜了卜蜂莲花和巴西JBS公司这样的跨国肉业巨头,以超出Smithfield当时市值30%的溢价才拿下了这笔交易。

加上承担其债务,万洲国际的出资总额高达71亿美元,在中国民营企业并购美国公司的历史上,至今还没有后来者刷新该纪录。双汇也从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猪肉食品公司。

不过,站在收购者的角度,一桩并购案最大的挑战并不在于交易过程本身,而是此后两家公司之间漫长且复杂的业务整合。既要发挥出并购所期待的协同效应,也不能轻易丧失各自企业的发展节奏—其中的平衡往往很难拿捏。

2013年时Smithfield拥有4.7万名员工,业务覆盖区域高度分散。“收购以后,我们坚持做到品牌不变、团队不变、基地不变、上下游产业链不变,工厂不关、员工不减。”万隆在2024年10月的一次公开演讲中,提到当年对Smithfield的承诺。万隆表示,在不同市场应坚持各自的本土化管理,“让中国人管理中国的企业,美国人管理美国的企业。”

他也确实说到做到。自收购完成,Smithfield一直由美国本土的职业经理人管理,旗下十几个食品消费品牌的市场口碑也并未因母公司变成一家中国企业而受到影响。与此同时,这家公司在万洲国际内部发挥了相当重要的协同价值。

2023年,Smithfield的外销方式如下

数据来源:Smithfield Foods招股书(2025年1月版)

Smithfield长期充当了双汇最大的海外猪肉采购供应商—尽管资本市场一向对关联交易心存疑虑,借助中美之间长期存在的生猪价差,帮助双汇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Smithfield代表万洲国际在欧洲完成数笔并购,推动后者一步步成为欧洲市场份额最大的猪肉生产商。

看起来,万洲国际在收购Smithfield之后确已最大化地将其“为我所用”,但从万洲的财报数据可以看到,Smithfield对美国本土市场的经营并没有实现很大增长。对比2013年和2023年,Smithfield的年营收仅从130亿美元增长到146亿美元。此外,招股书显示该公司的经营业绩近4年存在较大波动性,最明显的例子是2021年至2023年的净利润分别为3.89亿美元、8.11亿美元和-1.3亿美元,以及2024年前9个月的毛利率是从前一年同期的3.10%直接拉升至13.40%。

所以目前美股市场对Smithfield的回归表现出较为谨慎的投资态度。Smithfield的上市发行价最终定在20美元/股,低于公司早先期待的每股23至27美元的区间,发行股份的规模也从3480万股缩水至2610万股,实际募资金额为5.22亿美元。截至本文发稿(2025年2月21日),Smithfield的收盘价对应的最新市值为83.8亿美元,市盈率约12倍左右。

某种意义上,Smithfield此次重返美股,回归公众公司的身份,说明它已决心要重新寻找自我,真正讲好它在美国本土的经营故事。

“OneSmithfield”

万洲国际在2013年完成对Smithfield的私有化之后,于2014年在港交所上市,所募资金皆用于偿还因收购Smithfield而产生的银团贷款。万洲国际的财报收录了以Smithfield为主体的美国业务的经营情况,从中可以看到,Smithfield的业务结构并未改变,仍主要分为肉制品(packedmeats)、生鲜猪肉(freshpork)和生猪养殖(hogproduction)三块。

其中,肉制品是目前Smithfield经营业绩最出色、也是相对最稳定的业务单元。招股书显示,2024年前9个月肉制品贡献了58%的销售额和109%的整体经营利润(编注:超出100%是因公司生猪养殖业务在报告期内经营亏损)。

回到Smithfield完整并表万洲国际的第一年,管理团队针对美国本土业务展现出非常强劲的进攻姿态,针对肉制品板块持续加大对消费者市场的广告投入。但此后几年,肉制品的营收总体趋势稳中有升,但多个年份同比涨幅只有1%甚至更低。

如果只对比头尾两个年份的数据,2014年实现营收78.4亿美元,2023年的营收规模是82.8亿美元,涨幅只有5.61%。这很可能说明美国猪肉市场的竞争已经非常充分,Smithfield想要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并不容易。

具体来看,该部门63%的销售额通过零售渠道完成,剩下的31%和6%分别通过餐饮渠道和工业渠道(即其他蛋白质加工商)实现。沃尔玛是最大的单一零售渠道,销售额常年占到Smithfield肉制品和生鲜猪肉总营收的10%以上。在新冠疫情暴发的2020年,餐饮渠道的销量一度受到重创,下跌近30%。

除了新冠疫情,过去10年美国猪肉产品市场经历的困难还有很多,包括阶段性的原材料价格飞涨、员工涨薪要求、物流成本提升。

本文刊登于《第一财经杂志》2025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