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语迎早晚 谨防鹦鹉热
在我国,饲养并训练鸟类学舌的历史十分久远。擅长学舌的鸟类主要有鹦鹉、八哥、鹩哥等。它们性情温顺、聪明善学,经过反复训练后,其中部分种类不仅能模仿人说话,甚至能背诵简短的诗句。以鹦鹉为例,绯胸鹦鹉是我国分布范围最广、饲养最多的鹦鹉种类之一,部分雄鸟和雌鸟经过训练后可以模仿人语。而“口技”最好的要属非洲灰鹦鹉了。非洲灰鹦鹉的叫声十分尖锐刺耳,不过经过人工驯养后,它们不仅能很好地模仿人语,还能模仿其他鸟类的鸣叫,可谓“口技”出众,音色万千。
学舌的鹦鹉在给人们带来愉悦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烦恼。比如,鹦鹉只能机械模仿人们的话语,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所以人们很难与它交流,更谈不上互诉衷肠。对此,西汉刘向在所著《淮南子》中写道:“鹦鹉能言,而不可使长。是何则?行其所言,而不得其所以言。”正因为鹦鹉无法理解语言的内在逻辑和含义,所以学舌的时候可能还会泄露秘密。唐代诗人朱庆馀在《宫中词》中写道:“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两位幽禁深宫的宫女想互相倾吐心中的烦闷,却害怕鹦鹉学舌而不敢言。难怪后人常用“鹦鹉能言”来警醒人们说话要留神,谨防走漏消息 。
除了泄密,“鹦鹉热”也不容忽视。鹦鹉热不是指热爱饲养鹦鹉,而是一种人、禽、畜共患传染病。

鹦鹉热是什么
2025年1月,浙江某医院收治了一名发热患者。患者王女士饲养鹦鹉已有多年。一天,她照常给鹦鹉喂食,却发现平时欢快的鹦鹉竟趴在笼底,耷拉着脑袋,奄奄一息。着急的王女士先是轻轻按压鹦鹉的胸脯,然后对着鹦鹉的嘴进行“人工呼吸”以救治。试了几次后,鹦鹉的情况并不见好转,没多久就去世了,伤心的王女士只能处理了鹦鹉的尸体。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百科知识》2025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