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文化场馆在不断地进行数字化转型及改革,同时开始探索利用区块链技术来解决文化传承、文物保护、观众互动体验和数字版权等问题。本文将介绍区块链的主要特点及关键技术等,探讨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当前政策对区块链的支持,分析文化场馆当前存在的问题,探索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以期可以为我国的文化场馆在当今互联网+ 时代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一些新的思路与建议。
【关键词】区块链;文化场馆;文物保护;数字版权;应用场景
引言
从比特币出现后,区块链作为一种新兴的数字技术已经发展了十几年,引起了各个领域的广泛关注。区块链最早由笔名为“中本聪”的人于2008 年发表的关于比特币的论文中提出,最初被应用于数字货币领域,随后逐渐被应用于金融、物流、政务等领域。随着各个领域的深入运用和持续改进,区块链技术势必会应用于文化场馆领域。本文将探讨区块链技术在文化场馆领域的应用前景。
一、区块链概述
依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2016)》所述,狭义层面的区块链可以被定义为一种线性且时间序列化的链状数据结构,该结构通过加密技术确保其内容的不可更改性和真实性,从而构成一个分布式的账本系统[1]。从更广阔的视角出发,区块链技术采用相互链接的数据区块来保存信息,同时利用各个分布式节点间共识的算法来实现信息的创建和更新过程。区块链利用加密技术确保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性,以及通过智能合约来实现数据的自动化管理和操作,形成了一种创新的分布式系统架构和计算模式[1]。简而言之,区块链可以被视为一种数据生成与存储的机制,数据以区块的形式被创建,并按时间顺序相连,形成一条不断延伸的链条。链中的每个环节都通过密码学方法确保了数据的不可篡改性和传输的安全性,从而构成了一个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系统[2]。
在区块链架构下,信息存储的基本单位被称为“区块”,它们是存储交易数据的关键结构。每个区块均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区块的主体和头部。区块的头部包含了如哈希树的根节点、时间戳以及指向前一个区块的哈希值等重要数据;区块的主体部分则详细记载了众多交易记录。区块头部的重要作用之一是嵌入了前续区块的哈希值,这一机制确保了区块之间的顺序性和链接的唯一性,确立了它们在区块链中的确切位置。这种设计使每个后续区块都与前一个区块相连,从而创建了一个牢不可破的链状结构,形成了区块链技术的基础架构。
区块链技术的关键特性体现在其分布式架构、数据不可篡改性、信息的开放性和透明度,以及交易的可追踪性。区块链构建于众多平等节点组成的点对点(Point to Point,P2P)网络之上。在区块链中,每个节点都有完整的数据备份,也都可以加入或退出网络。这种分布式的方式使区块链具有很高的鲁棒性和安全性。
二、区块链的主要特点及关键技术
(一)区块链的主要特点
1. 分布式架构
在分布式架构下,网络内各个节点拥有平等的地位,它们共同协作,不依赖单一的中心化实体来进行管理和协调。每个参与节点共同维护一份数据记录,并且每个参与节点都具备访问和备份全部数据的能力。共识形成后,分布式账本上的信息便会得到相应的更新,并且每个节点的数据都是独立记录和存储的[3]。这种去中心化的结构呈现出信息公开、透明、可信,各个节点共同参与决策过程,确保了共识机制所带来的信任度优势。
2. 不可篡改
一旦交易信息通过验证并整合到区块链中,数据就会被存档,且很难篡改或抹除。需要说明的是,不可篡改并不是指不能再修改、编辑记录在区块链上的内容,而是说编辑和修改的完整过程会以与日志相似的方式完整地记录在系统中,并且日志是不允许被编辑或修改的。
3. 安全可靠
去中心化的特点决定了“去信任”的特性,使区块链系统保护用户隐私成为可能[1]。区块链采用了多种密码学技术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