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公共资源电子化交易模式能净化公共资源交易市场,降低交易成本。本文以公共资源交易为研究对象,围绕电子化方式,先介绍了公共资源交易的发展历程,随后将A 市某公共资源交易所作为研究对象,分析A 市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所采取的电子化方式,针对当前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提出相关优化措施,旨在进一步深化平台交易数据的应用和信息存储方式变革,发挥公共资源交易数据价值。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方式;电子政务
引言
电子化方式的核心是各种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其主要目的是用信息技术完成传统活动的数字化转型,提高业务操作效能。公共资源交易在社会发展中起到提高资源分配效果、提升国家综合经济水平、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电子化方式主要表现为各种涉及公共安全与公共利益的活动。随着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的不断增长,公共资源分配的方式已从人工模式转变为电子模式,由线下转变为线上。
一、加强电子化方式在公共资源交易中运用效果的策略
(一)案例概述
以A 市为例,2013 年,A 市成立公共资源交易机构,结合相关业务,将单位内部划分为综合信息部、产权信息部、工程建设部、采购中心部;2019 年,产权交易方式由线下转为线上,开启了网上挂牌竞价时代;2020 年,开启了“不见面交易”模式。时至今日,线上交易模式越发成熟,线下竞价方式几乎被线上竞价所取代。
(二)A市公共资源电子化的交易现状
A 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产权交易金额如表1 所示。结合表1 可知,该部门每年完成的项目数量呈现逐年上涨趋势。下面分别分析A市公共资源电子交易模式运营期间的优缺点。

1. 优点
第一,净化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公共资源交易具有涉及面广、规模大、金额多、种类杂等特点。传统模式开展相关业务时,存在交易效率低下、交易流程烦琐、串标围标、人为劝退、暗箱操作等问题。以暗箱操作问题为例,在实施电子化交易模式后,由计算机实时监控参与主体的各种交易行为,提高了交流过程的透明度,避免了领导干部以权谋利,违法交易的可能性。
第二,降低交易成本。电子化交易模式突破了时空限制,使交易主体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参与交易。远程交易模式大幅度降低了来往通行成本,节约了等待交易的时间。此外,传统线下交易模式流程烦琐,需要交易方完成一系列的前期准备流程。为确保申请材料的完整性,工作人员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审核。从报名到竞投再到成交,最快也需要15 天的时间。线上交易有效缩短了交易时间。
2. 缺点
第一,公共资源电子化交易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备。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公共资源交易的电子化已成为提高行政效率和透明度的重要手段。然而,要确保这一过程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必须依赖于一套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遗憾的是,现有的法律框架在某些关键领域尚未完全适应电子化交易的新要求。例如,电子签名的认证问题,由于不同的认证机构和认证方法可能导致认证结果的不一致,这影响了交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第二,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建设的人才紧缺。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建设工作涉及数据库管理、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网络安全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与技术,对从业人员的能力水平提出了严格要求。相关人员不仅需要掌握前沿的技术知识,而且需要适应快速变化的技术环境,以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持续优化。然而,目前这类人才在全国范围内分布不均,尤其是在一些中小型城市和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教育资源、就业机会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地方往往难以吸引和留住高水平的信息技术人才[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