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带电作业是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但其复杂的作业环境和多样的风险因素,使得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面临较高的安全风险。本研究从作业环境、作业对象、作业人员和作业管理四个方面入手,系统分析了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存在的风险问题;针对识别出的风险因素,提出了优化作业环境、作业对象、人员素质、管理机制和技术工艺等一套切实可行的风险优化措施;并以某500kV 输电线路带电作业为例,对优化措施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估与讨论。研究表明,采取综合优化措施可有效降低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风险,保障作业安全,对提升电网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风险分析;优化方法;案例研究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电力需求不断增长,输电线路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为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减少停电检修对用户的影响,带电作业已成为高压输电线路检修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高压输电线路环境复杂、风险因素多样,带电作业安全风险较高。为进一步提升作业安全水平,本文拟从多角度系统剖析风险因素,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措施,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推动行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
一、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风险分析
(一)作业环境的风险因素
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面临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其中蕴含诸多风险因素。自然环境方面,雷电、大风、高温、严寒等极端天气现象可能导致设备损坏或线路故障,增加作业难度和风险,甚至直接威胁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1]。雷电可导致人员触电、设备绝缘击穿;大风增加高空坠落风险,引起导线舞动;高温易引发中暑,同时设备过热影响性能;严寒则可能造成冻伤。社会环境方面,外力破坏如人为盗窃、破坏输电设施、第三方施工干扰等,均可能危及作业人员和线路安全。输电线路跨越道路、建筑物等区域作业时,车辆、行人、施工设备的意外接近,也可能带来意外后果。
(二)作业对象的风险因素
高压输电线路自身存在的缺陷和故障风险,是影响带电作业安全的关键因素。一方面,长期暴露在恶劣环境中,关键设备易出现绝缘老化、金具松动等缺陷,增加触电风险。例如,绝缘子表面污秽、裂纹、闪络等缺陷可能导致放电、短路,导线金具松动或损坏可引起弧垂异常甚至导线断股、脱落。另一方面,线路运行故障如接地短路、导线断线等,若处置不当,极易酿成事故。接地短路可致接地装置过热损坏,断线故障则可能使作业对象失去约束。此外,不同型号规格、服役年限的线路设备参数不一,作业要求各异,面临更多不确定性风险。
(三)作业人员的风险因素
作业人员自身素质和行为是影响带电作业安全的根本因素。生理方面,身体不适、过度疲劳、受惊吓等可致注意力不集中,反应和协调性下降,增大误操作风险。例如,带病作业可能出现头晕、乏力,高空恐惧会引发心跳加速、手抖等。心理方面,面对高风险环境,人员难免紧张、焦虑,长此以往可滋生痹大意的侥幸心理,放松警惕,误判形势;作业前过度紧张、作业中过于自信都可能导致判断失误[2]。技能方面,操作失误、违章作业往往源于专业技能不足、实践经验缺乏、安全意识淡薄、作业程序不清晰等因素。
(四)作业管理的风险因素
带电作业管理体系中,制度建设、人员培训、过程监督等方面的缺陷,可酿成安全隐患。制度方面,相关规章制度不完善,如缺乏“三项制度”、现场管控流程不清晰、制度执行不严、责任界定模糊等,都可能导致违章时有发生,安全管理形同虚设。培训方面,一些企业的专项安全教育针对性不强,理论学习与实操脱节,未形成持续学习机制,导致作业人员知识技能提升乏力。监督方面,重生产、轻安全的错误观念,会导致现场监管流于形式;对违章行为惩戒不力,容易致使麻痹侥幸心理滋生。此外,带电作业涉及诸多部门和岗位,跨部门协同不畅、现场监管责任缺失,也可能导致某些风险被忽视。
二、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优化方法
(一)优化作业环境
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面临雷电、大风、高温、严寒等极端天气的严峻考验,制定周全的作业规范和应急预案是应对这些风险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