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论述了建筑机电工程中电气施工的难点及应对策略,强调了电气施工对于建筑机电工程的重要性,继而详尽地剖析了施工图纸问题、施工空间受限及技术施工难点。针对施工难点,本文提出了施工前准备、施工过程监管及技术应用创新的具体策略,着重强调了图纸会审、技术交底、模型碰撞检查、施工质量控制、BIM 技术运用及装配式电气安装一系列手段在解决施工难点中的关键作用。
【关键词】建筑机电工程;电气施工;施工难点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深入,建筑工程项目的数量和规模均显著增长,其中建筑机电工程是现代化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气系统作为建筑机电工程的关键子系统之一,承担着提供建筑整体电力供应、照明和动力等多重功能的任务,其施工质量对建筑物的正常运行具有重大影响。
一、建筑机电工程中电气施工的重要性
在建筑工程领域,机电工程中的电气施工作为核心环节,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影响着建筑物的正常运行及使用者的舒适度,更是保障建筑物安全与稳定的基础。因此,在建筑机电工程中,电气施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科学严谨的电气设计与精细化的施工管理,能确保电气系统的安全、高效、稳定运行,为建筑物的正常使用提供可靠的能源保障,同时有助于降低能源消耗,提升建筑物的节能性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建筑机电工程中电气施工的难点分析
(一)施工图纸问题
1. 图纸深度不足
建筑机电工程中电气施工质量与设计图纸的完备度和精确度密切相关。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许多设计方案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图纸深度不足,详尽信息欠缺,无法满足实际施工的需求。例如,电缆沟或管道的精确尺寸、电缆的型号及材料等关键信息未明确标注;配电箱或设备的安装地点未明确说明;防雷接地系统等重要系统的施工要求也未详细列出。图纸深度不足会导致施工过程中问题百出。例如,施工人员对细节要求理解不清,导致施工偏差或错误[1];尺寸、型号等关键信息缺失,导致选用了不适当的材料或设备;缺乏明确的施工要求说明,防雷接地等重要系统的施工质量难以把控,需要频繁与设计方沟通协调细节,降低了施工效率。
2. 设计变更频繁
在楼宇建造的过程中,设计上的调整是难以杜绝的,这给电气安装工作带来了众多考验。设计方案调整源于业主需求的变化或不同专业团队协同工作中的需求差异。不管是何种因素导致的设计修改,都会对既有的电气布局造成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管线布局和设备安装进行相应的调整。此举不仅加重了施工的负担,而且增加了重新作业的可能性。时常出现的设计变更会导致资源的浪费,进而影响工程进度的按计划执行。
(二)施工空间限制
1. 管线综合布置
在建筑机电工程中,建筑物内部空间有限,各种管线系统(如供电、照明、消防、暖通等)需要在有限的空间内综合布置,这给电气施工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不同系统管线的交叉、分离,预留空间的保留都需要精细化设计和施工,以避免干扰和占用问题。因此,电气工人不仅要顾及电气系统的合理布置,而且要考虑其他管线的位置,需与其他专业人员密切配合,使施工难度大幅增加。
2. 预留洞口问题
在建筑施工领域,预留洞口的问题较为常见,其中位置偏差和尺寸不够是主要的问题。预留洞口问题主要是由机电和土建两大专业部门在规划布局及施工操作时沟通不畅所引起的。错误的预设通道口以及狭小的规模,让电缆布置遇到了重重困难,导致电缆走向冗长、拐角频现,使施工过程复杂化并增加了费用,还可能触发多种安全隐患。预留洞口位置与尺寸与实际需求不符时,常需进行二次施工,例如过度挖掘以扩大洞口或破坏建筑的非承重构件(如墙、板等)以调整洞口位置。然而,此举不仅会损害建筑物的结构,导致混凝土结构开裂,影响建筑物的整体结构安全,而且会降低建筑物的使用效率及耐久性。在已有建筑的楼层扩展过程中,预留洞口问题愈发显著。原建筑构造的约束,使预留洞口的位置与尺寸常无法满足新电缆的铺设要求,从而使电缆铺设的难度大幅增加[2]。
(三)技术施工难点
1. 电缆敷设
电缆作为电气工程的“生命线”,其敷设质量对整个系统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