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线损是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综合性电力技术的重要衡量标准,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用电效率和用电安全,也是反映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经济效益、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基于此,本文简要分析了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损的危害,并从线损的原因及现状出发,提出了加强线损降损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输配电;用电工程;线损;降损分析
引言
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主要负责我国的城镇电力输送。在我国大力推动城镇建设的背景下,做好企业线损管理,需要围绕新时代城镇用电工业化、现代化和规范化,立足于稳步增长、调整结构、促进改革、普惠民生的社会建设。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电能损耗主要分为技术线损和管理线损,即因技术设备问题和企业管理制度问题造成的线损。完善电力技术和管理制度,降低电能损耗,提高用电效率和用电安全,保证国计民生的正常运转,是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损的概述
(一)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损的危害
在电能输送和分配的过程中,电流经过线路和变压器等设备时,所产生的电能损耗与功率损耗,称为线路损耗,简称线损。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损是指从供电局主站出线到电力工程的输电线路上的电能损耗[1]。线损是电力系统运行中的一个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供电质量和经济效益。减少线损不仅能提高供电质量,减少能源浪费,而且能降低电网投资和运营成本,对促进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线损率意味着有效电能的浪费,实际供电能力的减弱。若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线损率异常偏高,则会导致大量电能的浪费,造成电网输电损耗的增加和用户电费的增加,使电力企业和用户承担更高的成本,并造成经济资源的浪费,进一步加剧电网的负荷压力,给电力系统带来供电安全隐患。高线损率还会导致电压的不稳定和波动,对电力设备和用户设备产生不良影响。不稳定的供电会影响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寿命,对用户的电力设备和生产设备带来损害,影响用户的用电体验,造成电流的过大和波动,增加电网设备和线路的负荷,甚至引发电网事故,如设备损坏、线路跳闸等,对电网的安全稳定构成威胁。
(二)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损电量的组成
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线损电量由线路(含接户线)上流过电流时在导线上所消耗的电能组成。在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线路中,电流在导线上流动时会导致电能的损耗,其功率损耗公式为:
ΔP = 3I 2Rt (1)
式(1)中,ΔP 表示损耗的电功率,I表示电流,R表示线路电阻,t 表示运行时间。当电流过大时,导线上的电能损耗会增加[2]。导线的单位长度电阻很小,所以大部分损耗是由于电流过大而引起发热和电晕效应所导致的。发热会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电晕效应则会产生电晕放电现象,进一步增加能量损耗。
二、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损的原因及现状
(一)电源配置不合理
线损问题一般主要来源于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电源配置的不合理。传统电路输送过程依靠各处电源节点的支持,电源节点的分配不均衡、结构不合理,严重影响了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进程,同时降低了用电效率。因此,在建设输配电及用电工程时,相关部门应对电源节点的分控进行统筹,选择最合理的交通站点作为变压器的安装地点,并做好变电站的管理工作,构建科学、合理、高效的电源节点分布结构。此外,相关部门应对变电站电源设备进行升级改造,确保电源输送的有效与稳定;在建设各地变电站时需充分结合当地地理环境,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做好保护措施。
(二)无功补偿装置存在问题
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的无功补偿装置可能由于缺乏专业的技术工作人员和现代化高新技术的支持,导致无偿补功装置的运行出现问题。同时,由于输配电及用电工程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往往对各类材料器械的要求不够精密,把控不够严格,导致发电机、变压器、线圈等电气产品的各类功率设置出现偏差,致使电流输送的效率大大降低,增加了电能损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