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输电线路工程中的环境控制策略
作者 张进
发表于 2025年3月

【摘 要】作为电力传输的重要基础设施,输电线路工程建设的规模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不断增加,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环境产生影响。因此,在输电线路工程的全生命周期中,如何实施科学有效的环境控制策略,实现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共生,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分析了输电线路工程中的环境控制策略,以期为未来的输电线路工程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输电线路;电力工程;环境;水土保持

引言

输电线路工程的建设不可避免地会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输电线路工程的建设过程需要高度重视环境控制,通过科学合理的环境评估、有效的环保措施以及严格的环境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工程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一、输电线路施工对环境与生态的影响

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过程通常需要清理大面积土地,建设高塔、电缆和井塔,其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输电线路运行时会产生电气场和磁场,很可能由于电感耦合导致人们出现耳鸣、头痛等症状。如果人们长期暴露在高强电磁场中,甚至可能罹患白血病、肿瘤等疾病。输电线路施工时还会产生废气、粉尘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会导致大气污染。

第二,输电线路施工还需要占用土地面积,进行变电站以及塔基的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很可能会破坏原有的植物,对土地的自然覆盖情况产生影响。尤其是对于山区、林地等区域,电力工程施工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破坏生态系统[1]。

第三,输电线路通常会穿越不同的生态系统,可能阻碍动物的迁徙通道;同时输电线路工程施工时也会产生噪音以及光污染,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阻碍物种迁徙,严重的会导致生态隔离现象,影响生物的多样性。

第四,输电线路工程建设过程中,会产生施工废水以及生活污水,一旦处理不到位,就会对周边的水体产生污染。

第五,电力工程输电线路的施工需要使用挖掘机、推土机等机械设备,这些机械设备的运行会产生噪声污染,出现电磁辐射干扰。此外,虽然输电线路正常运行时噪声不大,但如果遭遇大风天气、设备故障等情况,其噪声就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2]。

二、输电线路工程中的环境控制策略

(一)环境影响评估

输电线路工程前期,需要做好环境影响评估,具体来说,就是对建设项目实施后导致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和分析,进而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工程对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在此过程中还需要实施跟踪监测。环境影响评估工作的开展需要充分考虑工程区域的环境现状,有效利用历史数据、监测结果、数学模型和计算机预测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对于工程实施中植被、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生物多样性等的影响进行有效评估;第二,做好工程对土壤侵蚀、水体浑浊等水土流失现象的影响的分析工作;第三,评估输电线路产生的电磁场对人体健康和无线电通信产生的影响;第四,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估以后,要编制评估报告,阐述评估结论,并且制定完善的环境改善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工程对环境的影响[3]。

(二)减少土地占用和破坏

电力输电线路工程的规划建设过程需要减少土地占用和破坏,保护自然环境,降低工程成本,从而有效提升项目的可持续性。

首先,工程可以在输电线路沿线边坡采用生态护坡技术,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

输电线路路径的规划工作实施中,需要避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等生态区域,尽可能地对已有的交通走廊、电力走廊或其他基础设施走廊进行有效利用;在输电线路沿线边坡采用生态护坡技术,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为了降低施工难度,路径规划过程要结合所经地区的地形地貌因素,尽可能选择一些起伏较小的地区,从而减少对地表的破坏。

本文刊登于《消费电子》2024年1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