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界的“爱马仕”,高价之路还能走多远?
作者 消费电子编辑部
发表于 2025年3月

2024 年接近尾声,回顾过去一年的消费市场,不难发现,除黄金价格保持坚挺外,其他商品的价格普遍经历了波动。即便是以高端定位著称的品牌戴森,也在今年双十一期间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亲民姿态。

在双十一购物狂欢节中,戴森推出了一系列大力度的促销活动。原价4000 多元的新款戴森吹风机,在此次促销中的成交价不足2000 元,让那些曾经原价购入该产品的网友直呼被“背刺”。

尽管双十一大促结束后,戴森吹风机迅速恢复了原价,但在淘宝吹风机热销榜中,其排名还是险些跌出前十。中怡康数据显示,2024 年上半年,戴森在中国高端吹风机市场的线上市场份额已降至7%,在高速吹风机销量榜单中也跌出了前六。这一变化表明,消费者对于戴森吹风机的热情正在减退,而性价比更高的国产平替产品正逐渐占据市场。

一、国产平替,借戴森上位

在理发店等场所,许多消费者体验过戴森吹风机后,转而选择购买国产平替产品。一些理发师甚至主动向顾客推荐国产吹风机,认为它们不仅价格实惠,而且各项参数都优于戴森。实际上,许多科技博主的测评结果显示,在同样的配置下,部分国产吹风机的价格仅为戴森的十分之一;而在重量、噪音等关键参数方面,一些国产平替产品甚至表现更佳。部分国产吹风机还具备折叠功能,便于携带,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尽管市场上存在部分国产品牌数据虚标的争议,但消费者已经越来越理性,不再愿意为并不显著的边际效用支付高额溢价。自媒体博主“@ 毛毛小可爱”总结了某款国产吹风机与戴森的参数对比,如下表所示:

表源:@毛毛小可爱

戴森曾凭借其11 万转/ 分钟的高速马达技术,将吹风机价格上限推高至3000 元,并成功将吹风机从小家电转变为时尚消费单品。然而,直到2023 年,戴森吹风机才进行了首次功能升级,推出了能够根据与头皮距离自动调温的恒温功能。而这一功能,国产平替品牌早已实现,并在此基础上加入了精油护发等创新功能。同样的配置下,部分国产的价格只有戴森的1/10。

在吸尘器市场,戴森同样面临国产平替的激烈竞争。戴森的基础款无线手持家用吸尘器标价2299 元人民币,曾是一款几乎无差评的产品。然而,如今这款吸尘器的集尘仓设计被指为鼻炎患者的噩梦,清洗集尘仓也成为强迫症和洁癖者的难题。相比之下,国产吸尘器开始与戴森贴身热战,不仅拥有戴森吸尘器的全部功能,还配备了智能基站集尘仓,能够自动集尘倒垃圾。

数据显示,2024 年上半年,扫地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69 亿元,同比增长9.3%。在清洁电器线上市场中,戴森的市场份额已降至7%,位居行业第5 位,而前4 位均为国产品牌。戴森的市场份额从巅峰时期的30% 下降到如今的7%,显示出其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正在逐渐减弱。

二、中产宠儿,失去光环

1983 年,戴森公司的创始人詹姆斯·戴森,在英国自家车库里发明了第一台吸尘器的原型机G-Force。戴森公司成立于1991 年,此后多年,戴森公司的产品都只有各种各样的吸尘器。

自2006 年推出第二款产品戴森干手机以来,戴森公司在接下来的18 年间不断探索与创新,陆续推出了无叶风扇、扫地机器人、吹风机、卷发棒、空气净化器、台灯、空气净化耳机等多元化产品。这些产品无一例外地售价高昂,体现了戴森品牌的高端定位。其中,戴森吹风机以其卓越的性能和独特的设计,成功将吹风机价格上限拉升至3000元的水平,成为市场上备受瞩目的明星产品。

然而,戴森的扫地机器人等产品并未能延续吹风机的辉煌,被部分消费者吐槽为“版本落后几年,价格遥遥领先”。尽管戴森在研发上投入巨大,据统计,2021~2023 年间,戴森陆续投入约20 亿英镑,拥有一支由6500 名顶尖工程人才组成的研发团队,每周投入研发资金超过900 万英镑;但时至今日,戴森的王牌产品依旧集中在吸尘器和吹风机等领域,新推出的产品如洗地机、台灯和头戴式耳机等,都未能在市场上掀起太大波澜。

例如,戴森2023 年发售的洗地机,售价高达4999 元,但用户反馈不尽如人意,拖地头被吐槽像洒水机,拖过之处水渍明显。售价4500 元的LightcycleTM 台灯,虽然宣称集成了多项智能照明技术,但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槽点满满,如灯光调节与宣传效果相反,且多位网友有短期内维修的经历。头戴式耳机OnTrac 也未能幸免于难,尽管外观高级,但塑料感满满的机身和与价位不匹配的音质,都让其饱受争议。

此外,戴森还在造车和AI 领域投入巨额资金,对标行业龙头。2017 年,戴森公司计划推出一款售价高达21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52 万元)的电动汽车,这一价格甚至比豪车代表保时捷911Carrera 的裸车报价还高出6 万元人民币,充分显示了其高端定位和雄心壮志。然而,戴森的电动汽车项目由于“未能找到盈利模式”,最终在2019 年宣告终止。

三、性价比时代,告别品牌效应

高昂的研发费用最终需要消费者承担。尽管在双十一等促销期间,戴森也会进行变相降价,但其产品依然不在平价赛道。打开戴森官方旗舰店,最基础款的手持除螨仪标价也在1999 元以上,最便宜的吹风机也需2210 元(含政府补贴)。此外,戴森产品的配件价格也不菲,如吹风机陈列架售价高达300 元,空气净化风扇的过滤网标价450 元。这些高昂的价格使得戴森产品始终停留在高端市场,难以进入大众消费者的视野。

十年前,戴森凭借其创新设计和科技实力,在中国市场迅速扩张,成为新中产们表达自我、展示社会地位的最佳载体之一。那时的新中产愿意为戴森的无叶片创新设计买单,也不介意为家电界科技新贵支付高昂的维修账单。这无疑加强了詹姆斯·戴森高端定价的底气,他曾公然宣称:“我的字典里,没有性价比。”然而,随着性价比时代的到来,中产对价格的敏感度逐年提升,他们依然买得起戴森,但更愿意购买性价比更高的产品。如今,戴森显然已不再是中产不可替代的“身份标签”。

曾经,《纽约时报》将戴森比作“家电界的苹果”,象征着创新与高端。然而,时至今日,戴森面临的中国市场环境与苹果异曲同工。2024 年的今天,假如詹姆斯·戴森的字典里依然没有“性价比”,必将拦不住中产的无情背离。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推出功能相似但价格更为亲民的产品,这些产品在性能上与戴森的差距逐渐缩小,甚至在某些方面实现了超越。这种高性价比的产品迅速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尤其是对价格敏感的中产阶层。

此外,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也在发生变化。过去,戴森凭借其独特的设计和高端形象,成功吸引了大量忠实用户。然而,随着消费者对产品性价比的关注度提高,品牌效应逐渐减弱。中产阶层不再盲目追求高端品牌,而是更加注重产品的实际价值和使用体验。他们开始理性消费,选择那些既能满足需求又价格合理的产品。这种消费观念的转变,使得戴森在中国市场的竞争优势逐渐减弱。

戴森的高端定价策略在过去的十年中确实为其赢得了丰厚的利润和品牌声誉,但在性价比时代,这一策略显然已经不再适用。如果戴森不能及时调整其市场定位和定价策略,很可能会失去更多的市场份额。尤其是在中国市场,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极高,性价比已经成为影响购买决策的关键因素。戴森需要重新审视其产品定价,考虑推出更多中端产品,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总之,随着性价比时代的到来,品牌效应逐渐减弱,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的实际价值。戴森作为高端家电品牌的代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果戴森不能及时调整策略,推出更具性价比的产品,很可能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失去优势。未来,戴森需要在保持创新和技术领先的同时,更加关注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才能在性价比时代中立于不败之地。

本文刊登于《消费电子》2024年1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