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风流奇女子”上官婉儿到底有多传奇?
作者 汪小年
发表于 2025年3月

唐朝,无疑是历史上最能体现女性魅力的时代。武则天、太平公主、长孙皇后……无数的女子,都留下了青史留名的灿烂一笔。

有这样一位女子,是武则天的亲信、太平公主的密友。她拥有过人的美貌与才情,智慧堪比班昭,才学可“称量天下”。她用一生串联起两个不同凡响的朝代,也谱写出一曲荡气回肠的盛世长歌。她,就是上官婉儿。

细数中国历史,从来不乏才貌双全的女性,但能担得起“巾帼宰相”之名的,唯独上官婉儿一个。

千百年来,有人惊艳于她的惊世才情,也有人窥探她的风流艳名,更多的人,感慨于她跌宕起伏的命运。时至今日,我们依旧可以从她的故事里,咂摸出岁月的余香。

惊才绝艳

唐中宗景龙年间,有一次过正月三十。正月三十在今天是个普通的日子,但是,在唐朝的时候,正月三十又叫“晦日”,大家都放假,到处游乐,是一个挺重要的节日。这一天,唐中宗率领群臣驾幸昆明池,在池上泛舟,池畔奏乐,一派热闹景象。

这个时候,韦皇后提议说:如此良辰美景,怎么能没有诗呢?不如大家都来赋诗记胜,请皇帝先写一首打个样,然后群臣唱和,就叫《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

中宗让上官婉儿当裁判,从大臣的和诗中评出一首最好的,作成歌词,当场配乐演唱。

这个提议真是风雅,群臣纷纷凑趣,于是就都动笔写了起来。只见皇帝的大帐前结起彩楼,上官婉儿端坐在彩楼之上,神采飞扬,恍如神妃仙子。彩楼下面是文武百官,有的临水吟哦,有的奋笔疾书,中间还有宫女们往来穿梭,随时把大臣们写好的诗收集起来,送到彩楼上去。

上官婉儿就在彩楼之上评审大臣们交上来的作品,她随看随丢,很快,诗篇就跟雪片一样飞了下来,这被抛下来的,自然就是落选的了。最后,她的手里只剩下沈佺期和宋之问所写的两首诗。

这两个人都是当时的文坛翘楚,并称“沈宋”,水平一向难分高下。所以,一百多号官员都翘首以待,看上官婉儿如何评判。两位当事人更是铆足了劲,暗暗较劲,俩人到底谁优谁劣,就看今天了。这个时候,又有一篇诗落了下来,谁的呢?沈佺期的。

自己为什么落选了呢?不要说沈佺期不服气,一定要讨个说法,就是那围观的一百多名大臣,也心存疑惑,甚至连唐中宗和韦皇后都动了好奇之心。

这个时候,只听上官婉儿朗声解释:这两首诗单看前面,确实功力相当,但是,沈佺期的最后一句是“微臣雕朽质,羞睹豫章材”,一看就是强弩之末,词气已尽;而宋之问的最后一句是“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则犹如大鹏展翅,陡然健举,诗句写完了,但是气势还盛,这不就是宋之问高过沈佺期的地方吗?

仔细想想,这真是一番高论。听她这么一解释,沈佺期服气不服气?当然服气。大臣们服气不服气?当然也服气。

这样现场品评诗人,才是唐代诗词大会的风采,而这背后考验的,其实是上官婉儿的诗词鉴赏力和现场反应力。

据说,上官婉儿出生之前,她的母亲郑夫人曾经做过一个梦。在梦中,有一位神人给了她一杆大秤,对她说:“持此称量天下。”

郑夫人醒后找人解梦,人们都恭喜她,说她肚子里的宝宝以后肯定要当宰相,否则怎么会“称量天下”呢!

郑夫人也暗暗地怀着期待,没想到生下来一看,是个女孩。

本文刊登于《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2025年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