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中的“定时炸弹”
作者 刘言
发表于 2025年3月

周先生这几个月总觉得上腹部饱胀,吃饭也没有什么胃口。恰逢单位体检,他就顺便做了胃肠镜和腹部彩超等检查。检查完后,周先生的腹部彩超结果提示有一个直径5毫米的胆囊息肉。

随着健康体检的普及以及腹部超声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人在体检时被查出有胆囊息肉。什么是胆囊息肉?它与胆囊癌有关联吗?发现胆囊息肉该如何治疗呢?我们听听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医师张北平怎么说。

胆囊息肉是个啥

“胆囊息肉是肿瘤吗?”胆囊息肉是泛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状生长的所有非结石性病变的总称,或者说是在胆囊腔内壁上长出的赘生物。胆囊息肉一般没有明显症状,但有时会引起类似于胆石症腹痛的症状。那么,胆囊中为何会出现息肉呢?胆囊息肉有很多类型,病因各异,发生原因并不确切。肿瘤性胆囊息肉的发生可能与遗传、环境因素等有关;肥胖、高龄、吸烟、不良饮食习惯、熬夜等也是其好发因素。如果发现了胆囊结石、胆囊慢性炎症、胆道梗阻、胆囊内压力增高等问题,也要警惕胆囊息肉的发生。

大部分胆囊息肉都是在例行体检中被发现,患者生活中并无明显症状;有些胆囊息肉的患者会表现出不典型的隐痛,多表现为右上腹轻度不适。如果胆囊息肉患者并发胆结石,会使胆囊癌的发生概率提高,会表现为上腹持续性痛,阵发性加重,放射到肩背或胸部,伴恶心、呕吐,如果同时并发胆道感染,可随之发生寒战、发热、黄疸。但需要引起大家注意的是,无症状胆囊息肉的治疗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在不知不觉中恶变是胆囊息肉的一大特点。

良恶有别,警惕“定时炸弹”

胆囊息肉可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肿瘤性息肉。

临床上常见的胆囊息肉以非肿瘤性的居多,主要包括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腺肌症等。

1. 胆固醇性息肉:也叫假性息肉,是胆囊息肉中最多见的类型,与胆固醇代谢紊乱有关。当胆汁中的胆固醇过饱和析出,结晶沉积在胆囊黏膜上,被吞噬细胞吞噬后,就会形成泡沫细胞堆积,变为息肉。

本文刊登于《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2025年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