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国食品安全、药品抽检合格率均超99% 等
发表于 2025年3月

2024年我国食品安全、药品抽检合格率均超99%

据全国市场监管工作会议透露,2024年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提高到85.6;生活性服务、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分别提高到81.3和81.4,首次进入“满意”区间。我国获得国际认可的校准测量能力达到1958项,位居世界前列。

“三品一特”(食品、药品、重点工业产品和特种设备)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其中,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合格率99.2%,畜禽肉、水产品、蔬菜等品类合格率进一步提升。药品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中49种产品不合格率下降,电动自行车充电器等14种产品下降超过10个百分点。全国燃气安全事故数量较去年同期下降34%,造成死亡、受伤人数分别下降47%和42%。2025年,将加快提高“三品一特”全链条监管能力水平,深入推进肉类产品、食用植物油、食品添加剂、网络订餐、网络销售食用农产品等重点领域综合治理。

2025—2027年为

“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确定2025—2027年为“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在这期间,儿科服务要实现广泛覆盖,增强儿科服务供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儿科服务的比例达到90%以上。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体系要加快健全。推动扩充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积极发展精神疾病临床重点专科。省市层面,儿科和精神卫生领域要扩人员、提能力、上水平、优服务。在“十五五”期间做好服务体系填平补齐。

此外,还要加强儿科和精神科专业人才培养,推动拓展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广泛开展心理健康讲座“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行动,对重点人群有针对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国家终身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正式上线

国家终身教育智慧教育平台(https://lifelong.smartedu.cn/home)已正式上线,这是教育部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实际行动,是建设“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成果。至此,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形成以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终身教育为“四横”,德、智、体、美、劳为“五纵”的资源新格局。

国家终身教育智慧教育平台集教育系统之力,聚全社会优质资源,首批上线1000门(个)课程,设立科学素养、职场技能、文化素养、兴趣爱好、继续教育、银龄学堂六大栏目,为学习者提供多类型、多层次、多样态的优质学习资源和个性化、智能化、便捷化的学习支持服务。

平台将坚持应用为王,秉持集成化、智能化、国际化“3I”理念,锚定“资源体系化、学习个性化、服务智能化”,有力支撑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协同育人新格局,加强终身教育保障,服务教育强国建设,助力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

11项研究有望开创医疗新格局

来自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英国牛津大学等机构的全球11位顶尖科学家,预测了有望在2025年开创医学新局面的11项重磅临床试验研究,具体包括冷却屋顶防止热病、放射性药物治疗前列腺癌、利用AI进行宫颈癌筛查、心理健康移动工具包、个性化乳腺癌筛查、家庭菜园应对气候相关的营养不良、手机游戏改善儿童自闭症、针对朊病毒的基因疗法、多元化群体精准营养学研究、大麻衍生物预防精神病以及镰状细胞病的基因编辑研究。

我国脑卒中治疗实现四大突破

溶栓时间窗从4.5小时延长到24小时,国内动脉取栓治疗率突破7%,患者从到达医院到接受完溶栓治疗时间由1小时缩短到20分钟左右……我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疗实现溶栓药物、溶栓时间窗、动脉取栓适应人群和卒中诊疗体系的四大突破。

这些成果中的大部分研究由我国科研团队主导开展,其中人工智能系统全部由我国自主研发。随着《中国卒中学会急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指南2024》和《急诊卒中单元建设指南》发布,这些成果将陆续在全国推广,提高卒中患者的救治效率和效果。

乳腺密度高,患癌风险大

韩国汉阳大学医学院的科研团队研究发现,跟乳腺密度低的女性相比,乳腺密度高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高出207%。另外,乳腺密度随年龄升高的女性,乳腺癌风险也显著增加。

乳腺由腺体组织和脂肪组织两部分组成。乳腺密度是指在钼靶摄片中腺体组织占乳腺总体积的比例,这个指标高,说明乳腺实质所占比例大。根据密度,乳腺可分为4种类型:脂肪型(腺体组织≤全乳25%)、少量纤维腺体型(腺体组织占全乳26%~50%)、多量纤维腺体型(腺体组织占全乳51%~75%)、致密型(腺体组织>全乳75%)。乳腺密度高一般指致密型乳腺,之前就有大量研究证实,这种乳腺更容易得癌。值得注意的是,相对欧美来讲,包括我国在内的东亚女性,致密型乳腺比较常见。

此前有人称“乳房越大越容易得癌”,其实两者间没直接关系。如果乳房丰满但脂肪占比大,得乳腺癌的风险就不高。所以,是否易得乳腺癌,还是要看腺体组织的占比。

注意!喝酒脸红的人易患两种癌

如果你是一喝酒就“上脸”的人,劝你还是别喝了。喝酒脸红是因为携带了一种基因突变——ALDH2基因突变,35%~45%的亚洲人携带这种基因突变。酒精(乙醇)的主要代谢过程分为三步:乙醇——乙醛——二氧化碳和水。其中,乙醛是一级致癌物。数据显示,相比不“上脸”的人,喝酒脸红的人每天喝两瓶啤酒,患食管癌的风险高 6~10倍,患下咽癌的患病风险高14~16倍。

喝酒脸红,是酒后乙醛堆积的重要表现。人体内乙醛的浓度主要由ALDH2决定,该酶的活性受基因影响,活性低的人长期饮酒患病风险极高。无论身体对酒精的解毒能力怎样,只要喝酒就会产生伤害,因此尽量少喝酒或不喝酒。

维生素C足,睡眠好

全球约有30%的成人受到睡眠障碍的困扰。中国青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一项研究表明,增加饮食中维生素C的摄入量,可以降低睡眠障碍风险。

研究团队采用24小时饮食回忆问卷评估参试者膳食维生素C的摄入量,并由低到高分为五组。分析结果显示,与摄入量最低组相比,其他四组的睡眠障碍风险分别降低了25%、20%、35%和21%,睡眠呼吸暂停风险分别降低了24%、19%、34%和18%。在男性、60岁及以下人群、高血压患者中,这种关联更为显著。

研究人员认为,维生素C可能通过其抗炎和抗氧化特性降低了睡眠障碍的发生率。60岁以下人群的保护效果更显著,这可能与年轻人消化吸收功能更强、饮食需求更旺盛有关。该研究结果提示,饮食中应保证足够的维生素C摄入量,建议一般人群每天摄入约110毫克,有助于改善睡眠状况,防止各种睡眠障碍。

本文刊登于《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2025年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