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又要还要
豹乡田的地理位置很特殊,大猫说:“三个村就像是打进和顺华北豹核心栖息地里的一个叉子,尽管隔断了森林,但这种宽敞深远的沟谷却又是野生动物们最喜欢活动的地方。”更好的是,比起外面的喧嚣,这里僻静,关键人对豹还有感情。
三村交汇的沟谷农田,既是豹子等野生动物们的核心栖息地(据项目开启时估算约有5 只豹子生活在附近),也可以认为是导致栖息地破碎化的因素。
可感情归感情,指望乡民们单凭感情就长久地、自发地保护华北豹,实现以豹之名,修复荒野,重新连通被人类活动所割裂的生态廊道,让现存的华北豹种群得以从山西、河北沿着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自然扩散,甚至重回阔别20余年的北京老家(注:这个愿景是猫盟带豹回家想达到的终极目标)?
那不现实,也不是乡民的应有之责。
在豹乡田项目的成员眼中,乡民们的生活与修复华北豹破碎的栖息地,是同等重要的议题,“人与猛兽,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永不交叉的对抗面”。至于到底怎么才能让乡民们真切自愿的参与保护华北豹?豹乡田最后找到的答案是:农田、种地。
不过,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很快理解这条思路的可操作性。青峰清晰地记得,2023年某天,他跟巧巧在闲聊时,对方突然发问:你怎么理解我们要种地这件事?一头雾水的青峰瞬间开启反问模式,“我们要种地?我们为什么要种地?保护豹子和种地有啥关系?再说我们会种地吗?我们基地厕所前面那块地里连棵葱都种不活……”
猫盟曾经在2018、2019年尝试过种地,目标是位于基地里面的2亩试验田。一开始的主要负责人是成员陈老湿,后来蓓蓓和大锤慢慢接手。试验初衷很直白:不除草,让草和玉米共同成长,种出一片兔子能吃草,人也能吃玉米的“动物友好”农田。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户外探险》2025年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