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生活”指南
发表于 2025年3月

这趟行程被镜头记录在《珠峰飞行指南》之中。片子的基调在拍摄之初就已经明确。导演李珩告诉《户外探险》,启程前往珠峰之前,他看了许多关于珠峰的影片,包括国内的《珠峰队长》和《无尽攀登》。对于这些影片中展现的惊险画面和攀登过程,他坦言自己的团队无法做到更好。

另一方面,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珠峰攀登的商业化服务日益成熟,成功登顶的案例已达数千。置身于高度专业化的“保姆式”服务中,哪怕攀登过程包含壮美的风景或惊险刺激场景,也总会显得千篇一律。单纯记录一群人怎么登上珠峰这样的内容早已不是稀缺的内容。

站在顶峰的叙事是相似的。《珠峰飞行指南》想讲那些不一样的故事,就像海面之下的冰川,那些更复杂,也更重要的存在。

作为首位从8000米的珠峰上驾驶滑翔伞飞下来的中国人,木子的整个过程仅有短短24分钟,但在这之前,整个团队历经了几十天考验。其间,团队内外也发生了大小各种事件,这些事件并不如想象中的探险那样纯粹,甚至可以说是一地鸡毛。但对于想实现一个没有前人经验的高目标,这些跟登山、飞伞无关的琐事却是局中人必然要面对的。这里没有现成的教科书作指南,这趟路的指南只有亲历才能获得。

李珩是一名驻扎在西藏的摄影师,爱好徒步和登山,平时会拍些西藏的人文、风光,也会承接雪山攀登、攀岩等户外拍摄。2015年,他在拍摄一场攀岩活动时认识了木子。后来木子开始飞行,他跟李珩说起了自己的珠峰计划。2019年,李珩和木子一起登顶了玉珠峰,还参与了木子哈巴雪山的飞行拍摄。他觉得事情既然开了头,就该有个好的结尾。他希望用镜头记录下这些经历。

李珩一开始没把木子的珠峰计划放在心上,他觉得木子就是说说。因为珠峰不仅要克服身体、技术上的问题,还要有钱。李珩自己从不敢想。

第一次接到消息是2021年,那时木子感觉自己不管是技术还是身体、心理都已经准备好了,想把珠峰提上日程。在西藏一家餐馆,木子向李珩发出正式邀请。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李珩至今觉得有点梦幻,他没想过有一天自己能有机会爬珠峰。

本文刊登于《户外探险》2025年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