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飞行”指南
发表于 2025年3月

“你觉得什么样的人会去登珠峰?”

在21世纪,珠峰探险已经极度商业化的今天,面对这个问题,普通人依旧觉得与自己颇有距离。面对巨额花费,有人说:“假如我有30万,我也想去试试。不过假如我真有30万,我一定不去。”有人没当回事,开始唠起家常,“我跟你说养孩子就是登珠峰……”有人笑说闲得很的人才去爬珠峰,有人觉得这事儿只属于有梦想的人……

“那你想从珠峰飞下来吗?”

街上骑着摩托车的人一脸诧异:“有人那样干?”有人无语:“我都没想过登,我怎么飞下来。我飞上去再飞下来吗?也行。”有人害怕: “不太可能吧,那东西会死人的。”

木子没有同样的疑问。他本名李生涛,早先是驻扎西藏的攀登爱好者,机缘巧合下爱上了滑翔伞。2016年,木子来到林州滑翔俱乐部学习滑翔伞。当他操控滑翔伞自由地翱翔在太行山脉时,一个想法在他脑中浮现:登上去,飞下来。但他的飞伞梦想不是太行山,他想从更高的地方飞下来。于是,海拔8848.86米的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成了他的目标。在此之前,从未有中国人从珠峰登顶后飞伞而下。木子想做第一个。

很快,这个想法就成了一个明确的目标。2016年起,他遍访国内外多个场地进行滑翔伞技术训练,并在西藏进行针对性训练。2019年到2022年,他陆续完成了玉珠峰、哈巴雪山、雪拉冈普日、慕士塔格等海拔5000~7000米高雪山的攀登与飞伞,稳步为珠峰计划打基础。

李珩是木子的朋友,同时也是他在哈巴雪山和玉珠峰登飞过程中的摄影师。早在这些雪山上,木子就曾提起过他的珠峰计划。李珩原本只当是画饼,直到某天收到木子的正式邀请,他才意识到,要来真的。

木子为2023年的“飞越珠峰”项目组建了一个6人团队,除他之外,李珩、汗斯、刘擎负责进行珠峰攀登和拍摄,佐蚂在大本营联络和拍摄,十三负责后勤。他们计划同年4月中旬出发前往尼泊尔,从南坡登顶后完成飞伞。

团队作战的不易几乎是从头开始。例如前期在哈巴雪山的拉练,因为各种原因,最终只有刘擎和木子两人参加。再之后,由于木子要提前办理相关手续,原定的西藏羊湖行前集训也被取消。

项目赞助在出发前一个月落地,根据协议,木子要在滑翔伞上印刷品牌logo,他来到成都四处奔波寻找匠人,其间不是在找人途中就是蹲在农村大院沟通对接。出发前一天,logo终于印好,木子也被逼成了丝网印刷专家。

4月12日,小队从成都机场集合飞往尼泊尔。就当以为一切如常时,航班突然取消。

本文刊登于《户外探险》2025年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