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的褶皱里,我们赞美勇气
作者 朱鹏
发表于 2025年3月

这是一期回头看的特刊。

当你跟着目录翻开它,会回到冈底斯山脉和大雪山山脉,回到喀喇昆仑的川口塔峰,回到喜马拉雅北坡和川西的纷繁徒步线,回到广西的九顿天窗,回到越野跑的赛场,回到珠峰,回到大海。那里有新鲜的故事,也有过去的传说。那里有行进中的中国户外。

在2024年尾声到来之前,第十八届中国户外金犀牛奖在成都举行。在算不上豪华的剧场,几百人从天南海北赶过来,聚在一起,就像刚刚结束的春节一样,共同度过了又一个中国户外的“春节”。

金犀牛奖从来都不是竞赛。所以在会场之外,许久未见的老友坐在石阶上聊起了天,同一个奖项的提名者也聊着最近的经历。好几年“陪跑”的提名者依旧热情洋溢,还有人在颁奖礼开始前跑去周边的山上训练了一圈。这里没有红毯,没有礼服,有的是多年磨一剑的求索和热血澎湃的追逐。

过去18年,金犀牛奖一直在努力做好一个记录者、见证者和参与者的角色。当我们回溯金犀牛奖这18年的提名和获奖名单,那些脚注一样的人和事,已经能勾勒出中国户外的历史轮廓。我们希望金犀牛奖变得更大,大到可以在记录之外,也推动行业的前行,链接更多方的力量,但同时也希望它变得更小,小到能够轻盈地接纳与陪伴每一个真诚走进户外的人,成为燎原之势的星星之火。

在这个愈发充满不确定的时代,我们希望金犀牛奖可以成为一块小小的自留地。一年一聚,成为中国户外确定的期待,也成为中国户外行进的推力。

户外诚然并非出世的超然主义追求,但在日常生活之上,在钢筋水泥与电子世界之外,经由金犀牛,我们知道,最后的最后,人依旧可以用身体感受生活,进而感受生命。这是在科技与算法的狂想时代中,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混合叙事,也是金犀牛奖的别样意义。

在这些被提名者和获奖者的身上,我们试图归纳那些共性的个人特质,也许没有标准答案,但勇气是最难能可贵的一项。它意味着这个人还充满渴望,也充满动力。它要求你无畏,却同时需要你理智。它要你坦诚地面对一切,同时又要宽容地接纳一切。它要求你像火一样炽烈,又要求你像水一样温润。

总有人在出发,因为帐篷的阴影比教堂穹顶更接近上帝。走过18年,金犀牛的犄角早已刺穿时间的羊水,中国户外也从襁褓走向了少年,脚下的足迹连着中国户外尚未涉足的自然褶皱。那里有未登峰的山脊,有未知海域的海浪,有曲折的轨迹和无垠的天空。那里有梦想,那里需要勇气。

现在,走进这本浸透着勇气的特刊吧。2025年的中国户外,才刚刚开始。

本文刊登于《户外探险》2025年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