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前夜:荣耀的降速与动荡
发表于 2025年3月

荣耀Pre-IPO轮的估值2000亿元,相比于深圳国资收购时的价格——2600 亿元,四年间,估值已缩水约23%。

“单飞”四年,荣耀再次站在了命运的十字路口。

四年前,荣耀断奶独立,在国内的市占率一度暴跌至3%,濒临死亡。

但短短数月,荣耀就修复了“漏洞”,迅猛崛起。据IDC统计,2021年,荣耀市占率反弹至11.7%,重返Top5榜单。

尔后,荣耀继续高歌猛进。Canalys调研数据显示,到2023Q3,其市占率达到18%,领先苹果、vivo、oppo、小米等厂商,位居国内第一。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高手如云、极度内卷,早已是一片红海。作为“弃子”,荣耀能涅槃重生,逆袭登顶行业,堪称奇迹。

这正是资本最喜欢的故事。

股改阶段,热钱争相入局,中国电信、中金资本旗下基金、基石基金旗下基金等机构,纷纷抢筹。

据悉,荣耀Pre-IPO轮的估值为2000亿元,远高于oppo(1430亿元)、vivo(1400亿元),它正加速推进IPO。

股东、高管、员工、投资者,心潮澎湃,也正准备迎接一场资本盛宴。

然而,就在一切向好之际,情况却急转直下,荣耀陷入了混乱和动荡。

从山峰「坠落」

颓势,从2023Q4开始。

据Canalys统计,当季度,荣耀市占率为16%,环比下滑了2个百分点。

2024年,荣耀加速溃败。到2024Q4,市占率已跌至14%以下,退出Top5榜单,沦为“其他”。

短短一年多时间,智能手机新王荣耀就从山峰坠落。

经营和产品策略要背“大锅”。

荣耀本来是一个对标小米的中低端手机品牌,与华为深度绑定。

独立后,为了活下去,它对标华为,进击中高端市场,发布了Magic 3和荣耀50等机型,其设计语言、系统、外观等参数配置与华为相差无几。

再加上渠道股东的扶持,在华为沉寂的真空期,荣耀当“华为替身”,一炮而红,收获了大批华为粉丝,市占率也随之上升。

这时候,荣耀本该撕掉“华为标签”,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品牌调性。但遗憾的是,它并没有抓住机会,也没能培育起用户忠诚度。

所以,当华为强势回归后,中高端消费者自然放弃了替代品,纷纷倒向旧爱。

鲜明的对比是:荣耀押注AI,时任CEO赵明亲自上阵,将AI智能体作为Magic7系列的一大卖点,但市场反应冷淡。Magic7系列上市后,表现大幅不及预期,多个渠道纷纷降价促销。

而外观高度相似、配置相近、价格更贵的华为Mate70,销量已经超过500万,成为国产旗舰之一。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荣耀失守中高端市场的同时,其基本盘,中低端市场的竞争也愈加激烈。

老对手小米继续主打性价比,vivo猛攻线下渠道,营销高举高打,就连苹果都放下了身段,准备推出拥有AI功能的中端机型iPhone16E。

本文刊登于《世纪人物》2025年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