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禁令:为何美国在开源时代“输不起”?
新年伊始,一款由中国初创企业研发的开源人工智能模型DeepSeek震动了全球科技界。相关测试显示,DeepSeek的性能可媲美甚至超越美国人工智能领军企业OpenAI旗下的主流产品,但训练成本只有后者的1/20。DeepSeek的横空出世,不仅打破了美国科技巨头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垄断,其开源精神更是推动了全球人工智能的普惠化进程。
然而,这场本应造福全人类的技术红利,却因某些国家的政治操弄而被蒙上阴影。随着DeepSeek在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应用排行榜上登顶,部分国家的政府和机构相继以所谓“国家安全”或“数据隐私风险”为由,禁止在其内部设备中使用DeepSeek。美国国会部分反华议员甚至提出议案,要求中美在人工智能领域全面“脱钩”。此类禁令表面上打着“安全”旗号,实则是技术保护主义的产物。其不仅将政治凌驾于科技发展之上,更暴露了某些国家在人工智能竞争中“输不起”的焦虑。
DeepSeek之所以引起西方科技界的轰动,不仅在于其实现了高性能与低成本的完美结合,更在于其选择了一条与OpenAI截然不同的路径——开源。DeepSeek的开发者在公开模型代码的同时,还通过论文详细阐释其技术原理。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世纪人物》2025年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