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月28日的春节晚会,全国观众见证了一场炫技式的表演:16位机器人演员整齐划一地扭秧歌、转手绢、最后把手绢抛向台下。编排过程中,春晚导演组一度因为时长问题,想要删减机器人的动作,但带它们的工程师却找到导演组极力阻止。在被问到原因时,工程师的回答是:“这些动作全世界没有谁能做到,只有中国人可以。”
01
亮相春晚,已经不是中国机器人第一次刷屏世界了。
2024年12月23日,马斯克在社交媒体X上写下一句话:“未来的战争,将是无人机战争。”
话的下面,是他转发的一段视频。
视频里,一只四足机器狗在陡峭山坡上奔走,并相继完成了倒立、托马斯全旋、侧空翻、四轮高速旋转等高难度动作。
无论是从2.8米的高度一跃而下,还是被抱起来摔出去,甚至被人用木棍击打,打断棍子,机器狗都毫发无损。
在移动速度上,这只机器狗更是遥遥领先。它的空载最大移动速度可达每小时20公里,接近于每秒6米,是工业级四足机器人速度的第一阵营。
它可以背着一个成年人爬山涉水,可以跳过一米的沟,翻越凹凸不平的地形;在负载40千克时,它的最大续航里程可达50公里,且可以在-20℃到55℃的工况下工作。
这只强悍的机器狗,并非出自大厂巨头,而是来自一家土生土长的中国公司——宇树科技。
更令人惊讶的是,这家公司仅仅创立了8年。
要知道,全球知名的机器人巨头波士顿动力,早在1992年就成立了,但32年里,它一直没能拿出一款成功的商业化产品。而宇树科技的机器狗产品,却在过去几年快速普及,已经实现了全球出货量第一,市场占比接近70%。
一位机器人行业的从业者干脆告诉媒体:
“我们不会做机器狗了,因为宇树科技已经一家独大,机器狗赛道没有机会了。”
宇树科技的产品能席卷市场,除了高性能,还有低价格。
它的消费级机器狗GO2,打出了9997元的起步价,直接把行业门槛从10万级拉到了万元级,也意味着相当比例的家庭,都有能力购置一台宇树的机器狗。
但这只是宇树科技的牛刀小试,它很快就在一个更具挑战的领域惊艳亮相:人形机器人。
2025年1月16日,宇树科技正式发布了人形机器人Unitree G1的最新行走和奔跑视频。
在商业街上,身高127厘米、体重35千克的Unitree G1自然摆动双臂、步伐稳健、与人类行走无异。
面对草地斜坡、弯道、台阶等复杂和崎岖路段时,Unitree G1同样能保持平衡,顺利通过,甚至拥有斜坡侧跑的能力。
这种堪称“全球最柔顺行走”的表现,解决了人形机器人行业最大的历史性课题:双足步态。
用通俗语言解释双足步态,就是“无限接近人的肢体动作”。以及,这款产品也保持了宇树科技一贯的低成本路线——售价9.9万元起。
美国人因此彻底坐不住了。

因为在这之前,马斯克也公布了自家机器人产品TeslaBot的上下坡视频,但它远不如G1的游刃有余。
强烈的对比,让美国人开始质疑:这会不会是特效视频?
但马上就有专家站出来背书,英伟达的高级科学家Jim Fan转发了视频,并从逆向工程的角度指出:宇树的机器人之所以有这样的能力,一是因为强大的硬件和设计,二是有人体动作捕捉的数据集支撑,三是经历了大规模训练。
其实早在这一视频公布前,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就已经在互联网上多次刷屏,类似黄仁勋、马斯克等硅谷大佬,不是邀其同台,就是为其点赞。
真正让美国人震撼的,还不是Unitree G1的高性能、低成本与历史性突破,而是它背后的强大“中间层”。
所谓的中间层,不仅包括了完整供应链,还包括很多“中间技术”。
比如无人机的中间技术,基本由动力、推进、飞行控制、导航和传感、计算、通信、机身结构七大项组成。机器人的中间技术,也可以拆分成机械结构、运动、传感、人工智能四大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