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货匠
条货匠,南方人也许是叫“篾匠”。南方人编器具,材料多为竹子,用篾刀将竹子片成一片一片的,就能编制出精美的器具。北方则不同,北方不产竹子,编器具多用“条子”:蜡条,或者棉槐条。少林棍僧所用的蜡杆子,只有小拇指般粗时,就叫蜡条;棉槐能开出一串串紫红色的花,永远长不粗,最多只有小拇指般粗,恰好适合编条货。
所谓编条货,就是用蜡条或者棉槐条,编制出生活或者生产用的器具。所以,条货匠通常又被称之为“编条货的”。
蜡条和棉槐条,都是灌木丛生,一蓬一蓬的。秋末时节,叶片凋零,只剩下光秃秃、滑溜溜的“条子”。乡下人将其割取,晒干,贮存起来,就等着冬日条货匠进村了。但是,在编条货前,必得先将晒干的“条子”置入水中,浸泡几天,目的是使“条子”变软,便于编制。
初冬时节,冬阳淡淡,洒在地上,像一片片晒干的柿子皮。
这个时节,条货匠就进村了。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25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