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有一种流行的“万灵药”出现了——你可能在社交媒体上看到过广告,或在美容杂志中读到过相关推荐。外泌体被宣传为治疗脱发、皮肤老化、痤疮、湿疹、疼痛、长期新冠甚至帕金森、阿尔茨海默等神经系统疾病的神奇疗法。当然,前提是你能支付得起这笔费用——它可能高达数千美元。
“一种神奇的疗法!”视频平台上的一条评论这样说道。一家美国诊所鼓吹道:“通过外泌体疗法开启青春之泉。”英国一家诊所的网站也宣称:“外泌体疗法可以改善皮肤健康的方方面面,这绝对是最新的前沿技术。”某家外泌体公司的创始人在视频平台的视频中表示,外泌体颗粒可以用来治疗“你能想到的任何炎症性疾病,几乎涵盖了所有疾病”
但这些高调承诺背后隐藏着一个大问题:我们尚未完全理解外泌体的作用机制——甚至不太清楚它们究竟是什么。
我们已知的是,外泌体是一种微小颗粒,从细胞中脱落,其内容物可以因细胞来源的不同而大相径庭(一些热门的来源包括人类脐带、鲑鱼精巢和玫瑰花),而且内容的差异还会受到细胞健康状态的影响。即便是细胞生物学家,对于外泌体的具体成分以及这些成分的益处或风险也尚无共识。
一些研究者将外泌体治疗的世界比作“狂野西部”。由于尚未进行严格的临床试验,我们无法确定喷洒或注射这些神秘小颗粒的安全性。这些外泌体产品尚未获得美国、英国或欧盟监管机构的批准,而这些疗法在这些地区的普及度正在上升。同样,日本和韩国也未批准外泌体用于医学用途,尽管这些治疗在这两个国家也很受欢迎。但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生物伦理学家和公共卫生研究员利·特纳表示:“外泌体几乎成了一种‘万能药’,无论什么问题都拿它说事。风险往往被低估,效果却被夸大。”
尽管如此,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涌向提供外泌体治疗的美容中心、干细胞诊所和医疗美容机构,希望找到一种奇迹般的解决方案。2023年,全球外泌体护肤品市场估值为2.56亿美元,预计在未来6年内将增长至6.74亿美元。
神秘小颗粒
从技术角度来说,外泌体属于囊泡,它们在细胞内部生成后释放出来。这些微小颗粒长久以来都充满神秘色彩。20世纪80年代,“外泌体”这一术语才被引入。此前,这类如今被认为是外泌体的微小颗粒曾被称为“血小板尘埃”或“基质囊泡”
起初,科学家认为外泌体的作用类似于“垃圾袋”,用于将废物运出细胞。但1996年的研究提出,外泌体也可能在细胞间传递信号,帮助细胞之间进行交流。举例来说,当一个细胞即将凋亡时,或许可以通过外泌体向周围细胞发出信号,让它们有机会产生更多保护性物质,以免自己遭遇同样的命运。而癌细胞则可能利用外泌体向其他细胞发送信号,诱导它们支持肿瘤的生长。不过,具体传递的信号内容目前还不完全清楚。
另一个难解之谜是外泌体的具体成分究竟是什么。“这取决于你问谁。”英国剑桥大学的詹姆斯·埃德加说道,他专门研究外泌体和类似的囊泡。细胞生物学家普遍认为外泌体内含有蛋白质、脂类和细胞代谢产生的其他分子。一些科学家认为它们还含有DNA和RNA,但并非所有人都对此深信不疑。“要证明或否定这一点实在是很难。”詹姆斯说。
其中的困难之一在于外泌体的体积过于微小——直径仅约70纳米,相当于红细胞大小的1%。虽然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有了外泌体的图片,但至今我们甚至不确定它们的确切形状。休斯顿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拉古·卡鲁里及其团队正研究外泌体的形状,以确定它们到底是圆形、椭圆形,还是杆状。
这一切更为复杂的是,细胞生物学家并不清楚究竟是什么触发了外泌体的释放。大多数细胞会以相对稳定的速度释放外泌体。有些细胞释放量较大,而另一些细胞则释放较少。比如,免疫细胞释放的外泌体数量比癌细胞多。“我们并不清楚为什么会这样。”詹姆斯说道。
“从根本上来说,我们对外泌体的了解还远远不够,”他补充道,“我们还不完全知道这些颗粒与其他细胞接触后会去往何处,是否会被哪个细胞吸收。基本上来说,一切都还是谜。
外泌体爆发
尽管仍有诸多疑问,外泌体作为美容和健康疗法正在迅速流行。利·特纳多年来一直在跟踪美国乃至全球的干细胞诊所。他和团队在2016年分析了美国提供直接面向消费者疗法的诊所,彼时几乎没有诊所提供外泌体疗法。然而,当他在2021年进行同样的调查时,发现美国已有大约100家诊所提供外泌体治疗。
尚不清楚外泌体为何突然兴起。利·特纳认为,这并不是因为有大量数据支持其安全性和疗效。“这更像是一种潮流现象。如今似乎正是外泌体的时机。”他说。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不同种类的外泌体。一些来自人体细胞,比如胎盘或脐带细胞;而有些则来自植物或动物。在美国,如果外泌体用于“诊断、治愈、缓解、治疗或预防疾病”,以及“影响人体或动物的某项生理功能”,则会被视为药物或生物制品,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监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