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历史文化名镇:防城区那良镇

那良镇位于防城港市中南部,十万大山南麓,中越界河北仑河东岸。古街是那良镇的特色元素,人称“那良古镇”。
2019年1月,那良镇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镇总面积383.7平方公里,管辖3个社区、25个行政村。
那良古镇是防城港市保存较好、历史文化街区轮廓清晰的古镇之一。那良原叫榕木垌,因村边有棵大榕树而得名。因此地田地肥沃,粮食产量高,后按当地方言改叫那良(在壮语中的发音na,意为“水田”,泛指田地或土地)。清顺治年间(公元1644-1661年),那良发展成为圩镇。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那良称澌凛垌,分那良垌甲、大村甲、那巴甲三甲。1949年6月12日,那良解放,设西区,1952年为六区,1955年为那良区,1957年冬撤区并乡为那良乡,1958年成立那良公社,1984年改镇至今。


镇中古街历史建筑比较集中,尚存的古建筑大多始建于清末民初。主要有沿那良江东岸修建的担水街、官街、粉街和法式街四条古街。四条古街布局完整,由东西、南北各两条围合成那良古镇。镇上巷子两边的客家“竹筒楼”也是沿江而建,错落有致,百年风雨的格局依旧,历史文化遗存较为丰富。古镇人口95%为客家居民,客家文化和客家风情浓厚,保存基本完好的古民居不少于900间,其中晚清至民国时期建成的建筑面积达200平方米以上的洋楼不少于60家。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海外星云》2025年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