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如故“粑”承守护
发表于 2025年3月

阳朔“船上粑”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船上粑”,顾名思义,就是船上人家做的糕点,是一种名不见经传但历史悠久、深受人们欢迎的特色民间传统小吃,同时还是广西的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之一。经过几代人的传承,“船上粑”的意义早已悄然变化,风味与物产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蜕变,但风土与人情却依然如故,养育着一代又一代的桂林阳朔人民。

“船上粑”的出现和阳朔县依山傍水的自然环境密不可分。漓江在阳朔县境内蜿蜒而过,因此孕育出一批依水而居、靠水为生的船上人家。他们通常从事货运或者渔业工作,需要长时间漂泊在江面。但由于客观条件限制,路途遥远,且船上设施简陋,因此制作食物非常不便。于是,为了保证漂泊在外途中的食物供应,船上的先辈们便想方设法将粮食制作成便于携带且容易烹饪的形式,在探索和实践中,由糯米、蔬菜等食物混合制作的饱腹感极强的“船上粑”也由此诞生。

本文刊登于《海外星云》2025年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