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人的气质画像 你是哪种范儿?
作者 刘玉琪
发表于 2025年3月

气质,作为个体由内而外散发的独特韵味,深植于文化土壤,受时代思潮浸润。东西方文化对气质的认知差异,构成了其多元内涵的基础。

中国文化中,气质常以“气韵”概括,强调内外兼修、形神合一,以内在精神为根本,外在仪态为表征。魏晋名士寄情山水、书法飘逸,唐代仕女雍容华贵、端庄典雅,皆是“气韵”的生动体现。汉服的端庄大气,旗袍的优雅妩媚,则从服饰层面诠释了不同时代的审美意趣。西方文化则以“风度”来表达气质,强调优雅、自信及得体举止,既注重内在修养,也重视外在仪态。古希腊雕塑展现了对人体美的崇尚,文艺复兴时期的贵族则以精湛的艺术修养和优雅的举止成为“风度”的典范,伊丽莎白一世便是兼具政治智慧与个人魅力的代表。古希腊简洁的服饰体现对自然理性的崇尚,文艺复兴时期华丽的服饰则反映了对财富权力的追求,从可可·香奈儿的简洁设计和奥黛丽赫本的经典形象也书写着时代女性的风度变迁。

气质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它随时代社会而演变。中国传统文化对“气韵”的推崇与西方文化对“风度”的追求,都体现了不同文化语境下对“完美自我”的塑造。

时代浪潮下的气质变迁:多元与融合

如果说古典时代的气质更多体现的是一种相对稳定和单一的社会价值取向,那么当代人的气质则如同万花筒般,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元与流动性。这背后,是深刻的时代变化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人们的精神面貌和外在表达。

全球化的浪潮首当其冲地冲击着传统的气质模式。信息的快速流通、人口的跨国迁徙、文化产品的广泛传播,使得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更加频繁地互动和交流。这种文化交融首先体现在审美层面。曾经泾渭分明的东方审美和西方审美,开始互相渗透、借鉴。例如,西方时尚界开始从东方服饰文化中汲取灵感,运用丝绸、刺绣、盘扣等元素,而东方设计师也在学习西方的立体剪裁和简约风格。这种审美融合也反映在气质的塑造上。当代人不再固守单一的文化范式,而是更加乐于接受和融合不同的文化元素,形成一种兼具东方韵味和西方风度的融合气质。这种气质既有东方的内敛和含蓄,又不乏西方的自信和率性;既能欣赏东方文化的温婉和细腻,也能理解西方文化的直接和奔放。

本文刊登于《时尚北京》2025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