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然之间,原本属于小众文化产业圈的“谷子文化”已经破圈发芽,成为互联网经济时代一股不可或缺的产业力量。特别是近两年来,“谷子经济”热潮席卷国内各大城市,成为年轻人乐此不疲的话题和兴趣爱好。以动漫、游戏、偶像等流行文化元素为主题,“谷子经济”涵盖的相关周边商品持续热销,不仅成为亚文化类种中的另类,更是对线下零售业产生了重大影响。可以说,自“谷子经济”元年2024年开始,这个千亿级市场就迸发出难以想象的能量值,也成为线下实体零售行业无法回避的关键词。


“谷子经济”大热的背后是本土文化产业的迭代创新
对于二次元并不熟悉的朋友第一次听到“谷子”这个词,肯定觉得很莫名。其实,“谷子”就是英文“goods”的谐音,谷子经济起源于二次元文化,随着动漫、游戏、偶像等产业的蓬勃发展,这些产业中的IP逐渐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和追捧,进而催生了周边商品的需求。这些周边商品以人物角色形象为核心,强调收藏和展示性,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经济形态,即谷子经济。最初,“谷子经济”是“Z世代”“00后”的专属,从“谷子经济”的发展历程来看,近两年市场呈持续增长态势。随着更多群体的加入以及更多商家企业的参与,预计到2029年,整体市场规模将超过3000亿元。
可以说,“谷子经济”大热的背后是本土文化产业的迭代创新。作为围绕二次元IP周边商品的一种全新消费文化和经济形态,它的崛起和发展与我国本土文化产业,特别是优秀国产动画、游戏的飞速发展紧密相关。受到大量优质作品的推动,本土文创行业相关头部IP衍生出一系列新IP和新市场,也给中国的消费市场带来更多的可能性。正是因为“谷子经济”所涉及的IP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和追捧,进而催生了周边商品的需求,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经济形态。基于个性化表达和社交需求,年轻人对于文创周边的需求不再局限于产品本身,更倾向于个性化、非同质化的消费模式。
目前来说,市场上常见的“谷子”分类包括吧唧、立牌、卡牌、公仔等。而这些品类的诞生和拓展,和中国泛二次元用户规模快速增长紧密相连。可以说,正是这个新兴消费群体的体量扩张,为“谷子经济”提供了庞大的消费基础。与此同时,随着二次元文化的进一步普及和粉丝数量的持续增长,“谷子经济”的产业链与供应链也越来越完整。简单来说,“谷子经济”产业链由上游领域的内容环节(包括相关IP和运营)、中游领域的生产商与渠道商以及下游市场的消费者三部分组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早年我国“谷子经济”之所以不如日韩、欧美发达,就是因为内容创作环节存在短板,缺乏足够硬核的头部IP。而近年来,随着我国动漫、游戏产业百花齐放,更多的顶级IP为“谷子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创作源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