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知音·海外版》2025年1月下半月版),我们读到的是董竹君流亡菲律宾的经历。为躲避汉奸的刁难,董竹君决定离开上海,去菲律宾住一段时间。不承想太平洋战争在这时爆发,她和女儿被困菲律宾,在战火中开始了逃难生活,四年后才历尽艰辛回到上海。
从菲律宾回国后,董竹君将投入哪些工作呢?
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共读吧。
整顿锦江
从菲律宾回到上海,董竹君原想创办瓷器厂,盈利用来帮助革命工作。但因为自己生病,加上忙于整顿店务,后来未能落地实施。
在她离沪期间,锦江生意依旧兴旺,每天客满,赚钱不少。代理人对店务诸事不管,每天到店拿了钞票就走。
他以为董竹君已在马尼拉战争中遇难,不再回来了,于是胡作非为,挥霍无度,用锦江两店的营业所得盖洋房、买汽车、购地皮、讨德国老婆,甚至准备把锦江盘出去。
等到董竹君流亡四年回来时,由她辛苦创办的锦江已经被搞得不成样子。
当时,上海还在敌伪势力控制下,代理人的老婆是德国人,这让董竹君有所顾虑,加上四年多的账目已难以算清楚,对代理人的处理只好适可而止。
经过她的一番整顿,锦江才逐渐恢复元气。
代理人的贪污,房东的大敲竹杠,让董竹君在资金周转上遇到困难。她由此产生幻想,投入股票市场赌博,弄得输钱负债。事后反思,觉得自己胆大而糊涂到了极点。
在这一阶段,锦江还遭遇了创办以来最大的危机——
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国民党财政赤字严重,只好增发钞票度日,导致通货膨胀,物价飞涨。
迁往台湾前夕,国民党又推出金圆券,大家抢购实物,使得整个上海人心惶惶,怨声载道。而当时政府法令规定,店铺、厂家只允许囤两个月的存货。
董竹君冷静思考,她从政治、经济上估计金圆券的寿命不超过三五个月。金圆券一旦崩溃,通货必然膨胀,抢购局面不可避免,到时候,实力不足的店铺、厂家不知道会倒闭多少。
她采取的应对策略是:借进金圆券囤积货物,金圆券一旦贬值、崩溃,再将存货卖出少许,就足够还清欠款。
董竹君横了心,顾不得许多,因为成败在此一举。于是冒险囤货,为避免走漏消息,偷偷地将买进足够一年用的存货存放别处。又偷偷在半夜里做好两套账目,以防税务局查账。
事实证明,多亏她如此煞费苦心,锦江总算没有在金圆券的惊涛骇浪中遭受灭顶之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