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秦皇岛市海港区石门寨镇房庄村村支书房文平站在村边的山头上,满面愁容,俯瞰着村里的一切,暗自发誓:“我一定要让全村人富起来,让环境好起来,让山变绿,让水变清澈……”
十年后,他站在同样的位置,瞭望着村子里整齐排列的二层小洋楼,密密麻麻停放着的豪车,还有身后葱郁茂盛的果园,不禁感叹:“我终于做到了。”那么,他到底做了什么,让自己的家乡在短短十余年内,化茧成蝶,村民收入翻了20多倍呢?
致富能手回乡当村主任
2011年春节期间,在天津做生意的房文平带着妻儿,回到老家秦皇岛市海港区石门寨镇房庄村探亲。那天,房文平的发小房继昆和村里另外两个朋友来到他家里,其中一个朋友还给他带了自己亲自做的熏腊肠,一定要让他尝尝鲜,说这是他们家里最好的食物了。
房继昆则开门见山道:“平哥,咱们村里的情况你也看到了,我们今天来,就只有一个请求:希望你能留下来,带领村民一起把日子过好。大家一致觉得,除了你,没有人能担起这个重任了,你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咱们房庄村就这样继续穷下去吧……”
时年45岁的房文平是土生土长的房庄村人,从小因为脑子活络,敢想敢做,高中毕业后,就一直在走南闯北做小生意,卖过小吃,开过服装店,开过生活超市……
1997年,房文平当选为房庄村村主任,村民希望他能带大家一起致富。位于秦皇岛市海港区北部山区的房庄村,四面环山,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村子里一共才60多户人家,不到300人,村民世代以农耕为生活保障。
因为房庄村没有什么致富项目,为了生存,村子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留在村里的老人、妇女,守着人均一亩的薄田,种一些玉米。但因其常年乱砍滥伐,导致山上树木稀少,土地干旱,街巷破败不堪,道路坑洼泥泞,村民生活苦不堪言。
房文平一心想要改造房庄村,但改造就需要钱和资源。没有任何资本的他,根本不被村民看好,大家也不相信他能改造成功。得不到村民的支持,房文平只能看着村民继续受穷,他一度感到很愧疚,也很无奈。
2000年,房文平怀揣着对家乡的浓厚感情,去了天津蓟州谋生。凭借着对市场的敏感度,房文平靠做苗木生意,很快赚到了第一桶金。
从此,房文平先后成立了绿化和贸易公司,生意都做得风生水起,一家人也都被他接到天津生活。如果照此下去,房文平一家的日子只会越过越好。可是,再次看到房庄村的现状,听着朋友恳求的话语,房文平那颗蠢蠢欲动的心又沸腾了。现在的他不缺资金,也不怕没有资源,他觉得,是时候回来,带领房庄村一起腾飞了。
为了说服家人同意自己返乡创业,房文平做了大量工作,还把自己在天津的生意交给了弟弟打理。在村民眼中,房文平懂经营,会管理,善致富,是房庄村的致富能手。如今,听说他留在村子里不走了,大家奔走相告。
2012年,房文平再次以全票通过当选房庄村的村委会主任。在天津蓟州待了十多年,他不仅仅赚到了钱,同时也开阔了眼界,打开了思维和格局。房文平知道,不管是城市或者乡村的发展,首先第一点,就是要有一个好的环境,然后才能因地制宜找到发展的突破口。
同样,房庄村的发展,也需要从改变内部环境开始。那之后,房庄村村委会里人来人往,灯火通明,房文平带着团队日夜不停地研究新方案。
2012年6月,房庄村的环境改造工程正式开工了:铺公路、清河道、建垂钓园、修登山石阶、村民的住房被刷上了同色的油漆……就连房庄村的一大片空地,都被种上了绿油油的草皮,还有几棵桂花树穿插其中。
草皮中央建了一座大型的勾栏式凉亭,老人们坐在里面,拿着蒲扇有说有笑。有的赞美着房文平的付出,而有的则感叹着眼前美好的一切。可房文平清楚,改变房庄村的环境,只是万里长征做好了第一步,就像无法改变大家实际的收入一样,治标不治本。
怎么才能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呢?房文平独自一人坐在大石河边,开始苦思冥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