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法生物学家在专业期刊上发文称,经过多年的保护和繁殖,多瑙河的白鹭已经由仅存的31对增加到几万只展翅飞翔。多瑙河一直以来都是白鹭的栖息地,成百上千的大白鹭穿过沿河的平原,它们点缀着大地、布满天空,以美丽掩盖着它们险些消亡的历史。原本随处可见的白鹭差点灭绝,它们身上又发生了什么呢?
最受追捧的饰品
由于鸟类羽毛漂亮,色彩绚丽,一直是人们追捧的装饰品,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5、16世纪。美国独立后,时尚界也向欧洲靠拢,几乎所有上流社会的女性都喜欢用羽毛装饰。美国著名的政治家本杰明·富兰克林意识到这种装饰对鸟类和自然有毁灭性的伤害,想要呼吁大家拒绝使用羽毛装饰。
但是富兰克林没有想到,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他的竟然是他的女儿萨拉:“父亲,不要太古板了,我们现在就是在感受自由和时尚,曾经我们落后于欧洲,既然已经独立了,就要享受新鲜的、幸福的生活,享受这些美丽的饰品带给我们的快乐。”这件事,最终不了了之。
羽毛装饰的时尚风潮席卷了欧洲、美洲乃至世界的各个角落。渐渐地,人们不再满足于普通的羽毛装饰,开始追求更漂亮、稀有的鸟类羽毛。
白鹭羽毛也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中。在白鹭的繁殖季节,它们会长出修长而蓬松的蓑羽,这些羽毛羽小枝稀疏,犹如一朵朵纯白的冰花,精致非凡。许多名媛以得到这样的饰品而感到骄傲。
1774年11月2日,法王路易十五举着一个漂亮的盒子走到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面前:“亲爱的,这是我送给你的生日礼物。”玛丽满心欢喜地揭开盒盖,只见里面装着一支镶嵌着璀璨钻石的白鹭羽毛,美得令人窒息。
玛丽激动地赞叹道:“这正是我一直梦寐以求的白鹭羽毛,它实在是太迷人了!”路易十五赠予玛丽的正是一支珍贵的蓑羽,其美丽无与伦比。
玛丽将这根羽毛插入了自己精心盘好的发髻中,仰着脸问路易十五:“好看吗?”路易十五夸赞她:“好看,这就是为你特别制作的。”当晚的生日宴会上,玛丽收到了许多人的羡慕和称赞。
这场宴会之后,法国的贵妇名媛们纷纷涌入裁缝店,争相要求定制一顶镶嵌着白鹭羽毛的帽子,她们追求的是越美丽越新奇越好。一时间,法国社会掀起了一股对白鹭装饰品狂热追捧的浪潮。
与此同时,英国的德文郡公爵威廉卡文迪许看着妻子乔治·亚娜不停地摆弄自己新买的白鹭羽毛帽子,忍不住问她:“为什么女人的衣服都那么花哨繁复呢?而且还特别喜欢用羽毛装饰。”
乔治·亚娜回答道:“你们男人可以在社会地位、个人事业上取得成就,而我们女人则只能通过服饰表达自我。羽毛柔软、柔和、颜色漂亮,而且鸟的猎捕难度远高于走兽和游鱼,越少见的羽毛越多人追捧,想要彰显地位就要有与众不同的羽毛装饰。”
在当时的英国,乔治·亚娜代表着女性时尚的风向,有她出席的宴会上总是高朋满座,活跃其中的女性多半是来模仿公爵夫人的最新装扮的,当她梳妆高耸的发饰或佩戴夸张的帽子登场时,其上点缀的奇异羽毛总是令人争相效仿。
从那时起,欧美等国无论是名媛还是普通民妇,对白鹭羽毛饰品的追求经久不衰。狩猎工具的进步提高了人类对鸟类的猎杀效率,服饰上的羽毛点缀明显多起来,羽毛时尚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制帽师和珠宝商们也为了追逐利益不断地设计新的羽毛配饰,拓展羽毛利用的新途径。时尚杂志对羽毛饰品的宣传更是助长了贵妇们对此的需求。
畅销的美国时尚杂志《描画者》指出最新的女帽流行趋势:“对于日常散步所戴的帽子而言,坚挺的羽翼最为时髦……对于软帽及带檐的帽子而言,装饰着闪光亮片的羽翼、白鹭羽饰和中间露出一支天堂鸟羽饰的羽毛绒球都是不错的选择。”
由于时尚法则不断变化,每种场合都需要戴特定的帽子,每种帽子又都需要不同种类的鸟羽来做装饰。美国和欧洲的女性争先恐后地购买最新款的羽毛,她们将整张鸟皮都安在帽子上,极尽浮华,大得惊人,以至于她们乘坐马车时,不得不跪着或将头伸出窗外。
这些情况都促使人们不断猎杀白鹭和其他鸟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