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杉,这一珍稀濒危物种,因其生长缓慢,且需长时间持续投入,短期经济效益并不显著。然而,在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的金田乡,却有1200多亩红豆杉林,被一个留学归来的“00”后女孩,因创新“活树附生”原生态栽培技术,利用红豆杉枝叶培育铁皮石斛,让红豆杉与铁皮石斛这两种珍稀植物互利共生,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就实现了山林增值近千万元。
助父探索创业新路径
2022年,22岁的谢满月从加拿大约克大学商业经济系本科毕业后,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她本想和其他同学一样,留在加拿大寻求工作机会。但是,作为独生女的她,又不忍心远离家乡与年迈的父母分开。
最终,在父亲谢干才的召唤下,谢满月选择了回国发展。不久后,她就应聘到江西省吉安市一家银行工作。按说,这是一件值得全家人高兴的事情。但是,谢干才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想起自己精心培育多年的26万株红豆杉,不仅不能带来收益,反而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他就无比糟心。谢干才恨自己不能给家人带来好的生活,也觉得对女儿有愧疚,因为他知道,谢满月并不喜欢按部就班地工作。
谢满月安慰父亲,让他不要着急,一定会想到解决的办法。其实,白白净净、文文弱弱的谢满月,一直喜欢各种花花草草,在加拿大读书时,就曾经靠养殖“锦化”植物,小赚一笔。所以回国后,她也经常帮父亲打理红豆杉种植基地。红豆杉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是第四纪冰川遗留下来的珍贵物种,享有“植物大熊猫”的美誉。
2009年,谢干才偶然看到一篇《红豆杉走进中南海》的报道,得知红豆杉不仅是有着250万年历史的活化石植物,更是提炼抗癌药物紫杉醇的唯一树种。这些信息深深地打动了谢干才,也让他从中看到了商机。
于是,脑袋一“热”的谢干才,随即在自己的家乡流转了1200亩山地,一口气种下26万株红豆杉。
谢干才当初的想法很简单,认为多种植红豆杉,收益一定会不错。这片红豆杉林位于安福县金田乡,沿山间溪流蜿蜒长达6千米,成为江西省境内种植规模最大的红豆杉基地。
可让谢干才意料不到的是,林业投资时间长,且其间没有任何产出。尤其是红豆杉,枝条需要超过15厘米才有人收购。可这种植物生长期极其缓慢,十几年过去了,最大的红豆杉直径也才达到18厘米,其余的大多数在10厘米至15厘米。
为了这1200亩的红豆杉种植基地,谢干才已耗尽积蓄,但每年还需要高额的山林维护费用。有很多次,谢干才都想放弃,但想想自己对这片红豆杉林投入的财力、时间和精力,又难以割舍。可继续下去,哪来钱继续投入呢?
谢满月理解父亲的不易和矛盾。有一次,谢满月在云南旅游时,发现一处铁皮石斛种植基地,铁皮石斛竟然被成片栽种在树桩上。种植基地的老板告诉她,铁皮石斛是一种附生植物,喜欢依附在树皮和岩石上,从空气中吸收养分和水分。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人工种植中,将铁皮石斛种在树桩上,可以更好地模拟它在野外的生长环境,保持自然生态的习性,获得更佳生长效果,花朵和药材的质量也更优良。
谢满月眼前一亮,自己家的那片红豆杉林,是否也可以尝试种植铁皮石斛,让它们依附在红豆杉上生长呢?她对铁皮石斛也多少了解一些。近几年,铁皮石斛因为药食同源的养生保健功效,深受消费者喜欢,被列为“中华九大仙草”之首。如果将其打磨成粉,每千克售价在几千元甚至上万元。
如果把这两种珍贵的植物种植在一起,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呢?想到这里,谢满月顾不得欣赏美景,立即返程回家,把想法告诉父亲。她还告诉谢干才,如果这条道能行得通,她就会辞职与他一起打理红豆杉基地。随后,谢满月开始认真地查找资料。
铁皮石斛“嫁接”红豆杉
铁皮石斛在国内的种植环境大多是在大棚内加上人为设施种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