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年底,年逾古稀的袁吉衣突然尝到了爆红的滋味。
他逐梦演艺圈的故事,被人高度概括成一句话:“72岁老人,3年演100多部短剧,一天收入上千元。”
相关话题旋即冲上热搜,阅读量超过两千万。
这打破了他原本平静的生活。
用袁吉衣的话来说,他演短剧不过是“顺水推舟”。早在10多年前,他就在机缘巧合下开始出演网剧、微电影、广告宣传片……近几年,微短剧兴起,他便被时代的浪潮推向这片崭新的影视海域。
但在踏上演艺道路之前,这位“短剧王”的人生并不顺遂。
幼年时,父亲去世,母亲瘫痪,他用小小的肩膀扛起一个家;壮年时,他在湖北武汉的一家工厂当工程师,“文艺梦”显得遥不可及。好在老年的他,圆梦了。
至于还能演多久,袁吉衣没想过。
“都已经到这把年纪了,陪着年轻人玩一年是一年。”他笑着对记者说,“能动的时候,我就跟年轻人一起动;等到不能动的时候,我可以通过手机屏幕去看。我身上的文艺细胞是不会消失的。”
有一种戏,他绝不会接
采访前夕,袁吉衣又熬夜加班了。
按照通告单,他本应于前一天上午开始拍摄,但由于种种原因,不得不在片场等了12个小时,等拍完已是凌晨1点多。
休息几个小时后,他神采奕奕地坐到镜头前,不好意思地给记者“打预防针”:“我这几天很疲劳,导致耳背的情况有点突出,可以麻烦你讲话的声音大一点吗?”
这句话,通常他也会和第一次合作的导演说。但除此之外,他极少在片场提出要求。
需要他候场,他便耐心候着,哪怕熬得再晚,也从不因年龄而寻求“特殊照顾”;需要他和小演员快速建立感情时,他便提前上网学些逗小孩的游戏,让小演员真把他看作爷爷;需要他演出摔倒的狼狈,他二话不说就躺在泥里打滚。
袁吉衣说,他不能给剧组添麻烦。
这些年来,他在拍戏的过程中其实遇到过很多困难,比如普通话不标准,又比如年纪越大、台词越难记牢。
为了练习普通话,他使用微信发消息时,坚持用拼音打字——很多老人为了方便,用的是手写输入。拿到剧本后,但凡有字音“咬”不准的,他便跟着百度上的发音反复跟读,“对着镜子练n次”,形成肌肉记忆。
“我的普通话还不是很标准,但原来要比现在糟糕得多。”袁吉衣说。
他有老花眼,却不喜欢戴眼镜,因为“拍戏时容易反光”。可不戴眼镜,在片场看剧本又有困难。
他因此养成了一个特别的习惯:拿到剧本后,在家先用毛笔将自己的台词全部抄写下来。这样不仅字大,还练了书法,熟悉了剧情。
“以前,我这样抄写一遍,脑袋瓜子就像复印机一样把台词记下来了,能脱稿表演。现在不行了。”对此,他颇为苦恼。
他抄写台词的纸并不装订在一起,而是一张一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