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肌肉有助于神经元生长】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机械工程学家发现,肌肉在人体运动过程中收缩时,会释放出一种名为肌肉因子的生化信号。在存在肌肉因子这种生化信号的情况下,神经元的生长速度快了4倍。这项研究成果有望为修复受损和功能恶化的神经元提供相关的运动疗法。
【增加少量运动即可帮助降血压】英国和澳大利亚的科学家联合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增加少量运动,如爬楼梯或骑自行车等,就能降低血压。研究结果显示,如果用5分钟的运动代替那些不那么活跃的行为,人的收缩压会降低0.68毫米汞柱,舒张压会降低0.54毫米汞柱。从整个人群看,收缩压降低2毫米汞柱、舒张压降低1毫米汞柱,相当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降低约10%。
【阿司匹林能逆转熬夜带来的伤害】睡眠不足可谓健康的“慢性杀手”,会增加多种疾病的发生风险,包括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部分癌症。近日,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发现,使用低剂量阿司匹林,每天75~125毫克,就能够减轻睡眠不足带来的炎症反应。
【一种罕见可致命皮肤病被治愈】一个跨国医疗研究团队日前在《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称,他们治愈了数名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患者,这是人类首次治愈这种罕见、可致命的皮肤病。这一研究团队由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牵头,他们研究了一名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患者的皮肤样本,研制出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接受新疗法的7名患者病情都得到了迅速改善,最后完全康复,没有出现不良反应。
【腹型肥胖带来健康隐忧】既往研究显示,腰围增加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生风险增加有关。近日韩国一项研究提示,与全身性肥胖相比,腹型肥胖与房颤发生的关联更紧密。韩国学者提示,对于亚洲人群,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是房颤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与正常体重者相比,腹型肥胖者的房颤发生风险增加18%。而腰围每增加10厘米,心衰的发生风险增加28%。
【站立办公并非多多益善】近日,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研究团队基于超过8万人的队列数据研究发现,人们每天站立时长超过2小时后,每天多站立30分钟,罹患直立性低血压、静脉曲张、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等的风险会增加11%。所以,站立式办公相较于久坐办公具有一定的健康优势,但并非绝对。办公族合理结合站立与坐姿办公、增加日常活动量,才是保持健康的有效策略。
【喝牛奶或增加心梗发生风险】瑞典学者通过一项包含10万余人、随访长达33年的研究发现,对于女性来说,每天喝牛奶(非发酵)超过300毫升,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风险较高,但男性中并无此现象。研究显示,无论男女,发酵牛奶(如酸奶)摄入均与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风险无关。研究者指出,人体对牛奶中半乳糖的降解能力存在性别差异。
【空气污染会让皮肤很“受伤”】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开展的一项研究表明,生活在空气污染较严重地区的人,患湿疹的可能性更大。研究人员发现,湿疹患者更可能居住在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浓度较高的区域。在他们居住的区域内,空气中PM2.5的平均浓度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人们患湿疹的可能性就会翻倍。
【分子“纳米手”能捕捉病毒】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创新工具——由单一DNA分子折叠成的四指微型“手”。这个“纳米手”不仅能高效捕捉病毒,实现高度敏感的快速检测,还有潜力阻止病毒入侵细胞,避免感染发生。它的“腕”部可以附着在固体表面或其他较大结构上,非常适合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
【已婚人士患抑郁的可能性小】澳门理工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和清华大学等机构的科研人员组成的团队,分析了7个国家的10万多名参与者的数据资料,并进行了4~18年的随访。结果显示,与已婚人士相比,未婚人士出现抑郁症状的风险高80%,离婚或分居者出现抑郁症状的风险高99%,丧偶者出现抑郁症状的风险高64%。
据网络 编辑/王 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