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改革助力安徽高质量发展
发表于 2025年3月

安徽锚定“三地一区”战略定位,坚定不移走改革路、打创新牌,扎实推动自然资源领域各项改革落地见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耕地保护制度筑牢粮食安全根基。耕地保护是“国之大者”,安徽坚决扛起耕地保护政治责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安徽省土地监督检查条例》《安徽省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若干措施》,出台关于加强耕地保护提升耕地质量完善占补平衡的实施方案,采取一系列“长牙齿”的硬措施。截至2023年底,安徽耕地总面积达8345.18万亩,实际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7176万亩,耕地面积连续3年净增加,连续24年实现占补平衡,全省耕地总面积从全国第9位提升到第8位,在2023年国家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首考”中获“优秀”等次。同时,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激励机制,累计拨付补偿激励资金4.09亿元。坚决整治违法占用耕地行为,全省新增非农建设违法占用耕地从2021年的2.17万亩下降到2024年前三季度的280亩。

“多规合一”改革绘就可持续发展空间蓝图。安徽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进“多规合一”改革,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安徽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获国务院批复。统筹优化农业、生态、城镇等各类空间需求,谋划构建了“一圈二屏三带五区”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落实长江流域、黄淮海平原等国家农产品主产区格局要求,围绕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以自然地理条件为基础,构建“一陵亘两原”“两山润良田”的农业空间格局;落实国家“三区四带”生态安全屏障,围绕筑牢长三角生态安全屏障,以自然地理格局为基础,以皖西大别山区、皖南山区重点生态功能区为保障,构建“一心两屏四廊多点”的生态空间格局;落实国家“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围绕支撑长三角城市群建设,以现有城镇发展格局为基础,构建“两圈两带两区”的多中心网络化开放式集约型城镇空间格局,美好安徽空间蓝图逐步形成。

本文刊登于《决策》2025年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