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奔县:县域旅游的动力密码
作者 沈昕 李靖
发表于 2025年3月

县域旅游正呈喷井式增长之势。据《全国县域旅游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显示,2023年全国1866个县域旅游总收入平均值为42.95亿,接待旅游总人数平均值为508.27万人次,同比增幅分别高达41.19%和35.18%。

县域以其独特性成为旅游市场上的新宠,县域旅游对于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等多层面都极具重要意义。面对县域旅游热潮,广大县域如何抓住发展契机、及时作为?应怎样精准承接好这一波流量,推动“奔县”游的可持续发展,让其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这是当前县域面临的重要课题。

县域旅游因何兴起

随着新型社交媒体的广泛流行,“种草”“安利”“探店”“旅行博主”等词汇进入大众视野并为人悉知。这些词汇代表着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与社会交往模式,改变着旅游信息的传播生态。

当下主流的网络平台,如抖音、小红书、B站等,充斥着大量的“安利”贴。这些平台有着便捷的分享功能、庞大的用户基础以及强大的算法推荐机制,为旅游信息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新媒体时代,更是催生出人人皆可成为自媒体博主的局面,使得“种草贴”“安利贴”的创作与传播变得更加便捷且形式多元化。个体能够实时、高效地分享自己独特的旅游经历。

这种全民参与的信息传播模式,极大地拓展了旅游信息的来源与传播范围。因此,县域内原本名不见经传的旅游胜地,逐渐进入大众视野,获得更多游客的青睐。

同时,旅游消费观念的转变,也是县域旅游兴起的关键因素。消费者更加追求高性价的旅游方式。传统大都市的旅游模式,游客往往需要付出较大的经济成本,该成本涵盖住宿、交通、景区门票等方面。与此同时,每逢节假日大城市热门景点人满为患,造成旅游体验感差。

江西婺源县篁岭村。图/朱红生/IC photo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在小县城,生活节奏相对较缓,游客能以更为悠闲、舒适的方式穿梭于小巷与集市,深入体验当地的人文风光和地域美食,区别于走马观花“打卡”式的旅游方式。

正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大城市受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影响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千篇一律性,而小县城以其得天独厚的历史地理环境,展现出丰富多元的个性魅力。

以湖南凤凰县、四川稻城县、江西婺源县、贵州荔波县等为代表的县城,都有其独特之处。凤凰县是少数民族聚居地,苗、土家族的民俗文化和传统习俗在这里源远流长;被誉为“最后的香格里拉”的稻城自然风光美轮美奂,雪山巍峨、森林葱郁、湖泊明镜,并且有着神秘的康巴文化更添一份色彩。

本文刊登于《决策》2025年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