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我国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主要抓手,持续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各地涌现出了一批典型样板。
浙江省20年来坚持下大力气抓“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使全省乡村经济发生历史性巨变。浙江的思路、浙江的做法值得借鉴。
作为农业大省的安徽,不仅在历史上是中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在探索与实践乡村振兴战略道路上也走在前列。安徽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成功经验,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创新性地提出了“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实事求是地探索谋划自己的“千万工程”,走好安徽的乡村振兴之路。
从江南丘陵到皖北平原,从大别山区到长江沿岸,安徽各地探索了一批好经验、好做法,用实际行动绘就了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画卷。我们从皖北、皖中、皖南选取三个观察点,一起来看推动乡村振兴的新打法。
淮北“333”工作体系助力和美乡村建设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规划则是实施这项系统工程的“路线图”。
淮北市在总结“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构建了“333”工作体系,有效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首先是突出“三个同步”。
一是全域建设与重点打造同步推进。一方面,基于农村实际与农民需求,加速农村水电路基础设施及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域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另一方面,结合“山、水、城”空间布局与资源特色,按“串珠成链,连线成片”思路,精心打造生态度假示范圈、文化旅游示范带、产村融合发展示范片区等精品示范线路和品牌,实现由点到面的有序规划与建设。
二是分类创建与梯次培育同步推进。在村庄规划分类基础上,因村施策,全域分类打造各类村庄,包括精品示范村、省级中心村等,促进均衡发展;对已建成的省级中心村全面评估,选择成效显著的村纳入精品示范村储备库,分批次实施补短板项目,形成分级创建、梯次推进格局。
三是整体规划与具体设计同步推进。坚持先规划后建设,高标准编制了253个“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并对精品示范村的规划进行评估。通过优化16个精品示范村的项目清单,进一步明确资金用途和细化建设内容,并编制完成了2024年度10个精品示范村的建设实施方案,且全部通过省级评审。
其次是抓实“三个提升”。
在“宜居”乡村建设方面,2023年以来推进精品示范村与中心村建设,高标准完成美丽宜居自然村庄的创建认定。大力推广新型化粪池外观设计,改造提升农村户厕,同时持续完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健全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确保大部分自然村达到清洁村庄标准。
在“宜业”乡村建设方面,淮北市深入挖掘乡村资源禀赋,依托“千亿斤江淮粮仓”战略,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