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铜陵学好用活“千万工程”经验,立足本地资源禀赋,以产业振兴为牵引,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安徽省前列。
2024年12月24日,铜陵市委书记杨宏星在全市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推进会上强调:“要自觉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来谋划推进,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加快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铜陵以“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而闻名,是座典型的资源型工业城市,却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创新打法,绘就了一幅新时代鱼米之乡的“铜陵图景”。
一块白姜“吃”出10亿产值
提及生姜,大多以调味为主,少有人可以接受生吃时的辛辣,但有一种品类的生姜却有着水果般的口感,这便是铜陵白姜。
铜陵白姜,为什么可以当水果吃?
得益于独特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加上绵延两千年形成的种植系统,铜陵产出的白姜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质脆嫩,含水量高达90%,成为可以食用的水果姜。
美味是铜陵白姜的天然属性,从经济属性上看,一块白姜,背后是数亿元的产业链。从种植到加工再到成品销售,铜陵依托特色农产品资源,走出了一条规模化、绿色化、品牌化的产业链之路。
数据显示,铜陵市白姜现有种植面积已达6800亩,规模较大的白姜加工企业36家,综合产值达到了10亿元。
乡村振兴首先是产业振兴。“铜陵白姜”仅是铜陵市乡村振兴打造“七个一”特色产业中的一环,此外还有一朵花、一片茶、一粒米、一头猪、一条鱼、一只蟹等。
在铜陵特色农业产业中,“一朵花”铜陵凤丹产业规模仅次于铜陵白姜。2024年铜陵凤丹种植面积5000亩左右,现有规模加工企业3家,综合产值约7亿元。
《决策》杂志注意到,凤丹不仅在铜陵当地“吃得开”,还有多个外地省市也在种植,在山东菏泽、河南洛阳等地,凤丹种植规划中95%以上引种的是铜陵凤丹,主要原因是铜陵凤丹品质好、质量高。

产品的高质量本质上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开花结果,体现出铜陵在乡村振兴上,紧紧抓住了产业振兴的“牛鼻子”。
铜陵怎么抓住的?
首先是在顶层设计上做好科学规划。“突出特色化、差异化,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核心竞争力,是铜陵推进乡村特色产业振兴的打法和思路。”铜陵市委副书记、市长孔涛表示。
铜陵坚持“一份发展规划、一份产业链图谱、一套政策支持体系、一份支撑要素清单”的“四个一”工作机制,根据各县区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梯次推进“七个一”产业发展规划,构建集生产、加工、收储、物流、销售于一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
其次是抓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铜陵按照板块发展、连块成带、集群成链的思路,以“一县一特、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为依托,引导企业和生产要素向园区聚集。目前,铜陵共建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6个,总面积131.36万亩,产值145.86亿元。
第三是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放大品牌效应。铜陵一方面坚持初加工、深加工、农业废弃物加工递进的思路,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向“粮变粉”“菜变肴”“果变汁”等高附加值转变,突出做好增值文章,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另一方面,加强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农业品牌建设,打出“铜”字号农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