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选2024中国中部地区综合竞争力百强区;区域综合竞争力位列安徽省市辖区第9;
连续3年上榜安徽省制造业发展综合10强区;
“十四五”以来,经济平均增速约7.2%,连年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
一座以生态美著称的小城——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成为上榜的“常客”,引发外界强烈关注。
频频上榜的背后,是贵池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也折射出贵池经济的活力、动力和韧劲。
安徽贵池凭什么能?
经济数据背后的增长力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摸清贵池的“家底”,换句话来说,贵池频频上榜靠的是什么?
靠的是实力。
经济总量就是一个重要指标。2024年全年,贵池经济增长6.4%,分别高出全国、全省、全市增速1.4、0.6、0.1个百分点。
拉长时间来看,贵池经济发展呈现出进击的态势。
20年前的2005年,贵池经济总量突破50亿元,到2009年,经济总量迎来大突破,首次跨越100亿元大关;2014年、2019年、2021年,分别迈上了200亿元、300亿元、400亿元台阶。
进入“十四五”以来,贵池经济不断向上。2024年 ,贵池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88329元,比2023年增加3189元。
进击的数据,彰显了贵池速度的张力。
当贵池经济总量突破100亿元后,发展进入快速上升期,每个百亿之间的时间间隔不断缩短。
放在过去三年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下来看,贵池步稳蹄疾,经济发展实现渐次绽放,显示出的是发展的自信从容和奋力向上的战略定力。
在贵池渐次绽放的背后,是经济结构和质量的持续优化提升。2024年,贵池三次产业结构为9.0:41.9:49.1,从产业结构看,全年工业增加值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30.3%,制造强区的基础不断巩固;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49.1%,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取得了积极进展。
特别是贵池工业的“含金量”高、“含新量”升、“含绿量”足,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动力,推动经济结构由“原初重”向“高新绿”转变。2024年,贵池传统产业技改投资增长8.3%,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30%,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1.9%,战新产业产值占比达45.1%。

这些充满张力的数据,成为贵池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的真实写照,是支撑贵池频频上榜的“基本盘”,将贵池锚定“全市中流砥柱、全省发展标杆、长三角形成特色”的战略定位和“全省市辖区经济总量10强”的奋斗目标,展现得淋漓尽致。
“当前,贵池正处于基础扎实、力量积蓄、快速上升的关键期,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有底气既能做到高质量发展,又能实现中高速增长。”池州市委常委、贵池区委书记马胜利说。
在刚刚结束的贵池区两会上,明确将2025年经济增速定在6.2%左右,贵池的雄心跃然纸上。那么,贵池的雄心和底气来自于哪里?我们从一场开工仪式来说起。
“东西南北”四大板块
1月18日,安徽省2025年首批新能源船舶建造开工仪式在贵池船舶工业基地举行。
为什么选在贵池?
一条重要原因,便是看中了贵池船舶产业较为突出的集群优势和未来的发展潜力。
这是贵池谋划的东部新兴产业聚能起势、西部传统产业焕新升级、南部绿色矿业逐绿而行、北部船舶产业乘势而上的“东西南北”四大优势产业板块中的重要一块。
作为一个沿江城市,贵池充分发挥岸线资源优势,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因地制宜发展船舶工业,已成为安徽省三大沿江船舶工业基地中集聚造船企业最多、利用连片长江岸线最长、占地面积最大的船舶工业基地。
2024年,贵池船舶工业基地已完工船舶订单36条,造船完工量41.48万载重吨,多个“贵池造”主力船型亮相世界航海装备大会,全口径统计产值14.5亿元,占据安徽全省份额的半壁江山,成为南京上游最大的船舶修造集聚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