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4年6月启动以来,半年时间里,江苏基层高频事项“一平台办理”已覆盖全省所有共1237个乡镇(街道),并延伸至2899个村(社区)。改革后,高频事项实际办理时间较法定时间压缩80%,平均办理时间同比减少约20%。
“一平台办理”是一项什么改革?江苏有哪些探索?
“小纸条完全用不上了”
“电脑终于不再是‘大花脸’了!小纸条完全用不上了。”
近些年,江苏各地持续推进政务服务改革,推动集约化办公,让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
但在实际运行中,由于各事项办理频率不同,导致高频事项窗口人手吃紧,出现忙闲不均现象。另一方面,由于平台不互通、数据难共享,基层窗口办事人员常需要在多个系统甚至多台设备间来回切换,人工处理时间长,增加了群众等待时间。为了工作方便,工作人员都要将账号密码写在纸条上,贴在屏幕旁边,密密麻麻的。

如今,这样的局面因为一场改革大有改观。
针对基层治理问题所在,江苏认真贯彻基层减负和赋能的指示精神,减轻基层负担、提升服务效能、赋能基层治理。2024年6月,江苏省数据局牵头会同民政、人社、卫健、医保、税务部门,启动基层高频事项“一平台办理”改革试点。
那什么是“一平台办理”改革?
“一平台办理”改革是将多个部门的业务、系统、数据实质性融合到一个政务服务平台上,在一个平台上产生数据、共享数据,既让办事结果数据实时回流基层,也让办事所需数据可以敏捷调用,牵动基层政务服务体系革新、流程再造。
更重要的是,“一平台办理”改革,没有推倒原有平台,没有进行新系统建设,而是通过统一标准、小幅改造,接口对接、页面集成等方式,实现平台网络通、平台用户通、平台应用通、平台数据通。
改革后,基层窗口人员使用一个平台、登录一个账号就可以办理基层业务。这不仅减轻了基层业务操作负担,也助力基层将分散的服务专窗整合为全科窗口,减少窗口数量、精减窗口人员。
在工作中,“一平台办理”改革是如何实践的?
数据供给“跑起来”
为推进“一平台办理”改革,江苏将改革列入为基层减负赋能重点任务清单,由省市县乡四级开展试点工作。
2024年6月,江苏省级组建6各部门产业工作专班,抓好具体任务实施,市县两级同步建立跨部门协调推进机制。
2024年8月,江苏省数据局联合5家省级部门印发《推动“基层高频事项一平台办理”提升基层治理能力试点实施方案》,率先推进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连云港、盐城、宿迁8个试点城市,建立试点协调推进机制,制定任务计划,强化督促检查,积极落实各项试点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