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的餐桌
作者 李程
发表于 2025年3月

元日是中国民众时间生活中最为隆重的节日。对于普通民众来说,食物是岁时节令最为典型的表达,元日的餐桌也因此最为丰富。

酒是天下之美禄,是五谷丰熟的象征,也是岁时节日中的重要角色。屠苏酒、椒柏酒都是专属于元日的佳酿。

屠苏酒

“屠苏”本是草庵之名,传说曾经有人居住在草庵之中,每年的除夕夜都会送闾里百姓一贴草药,用布囊把草药浸入井中,元日取水置于酒樽,合家饮之,可以辟瘟疫,这种酒后来就被称为“屠苏酒”。唐人韩鄂的《四时纂要》记载了屠苏酒的药方:“屠苏酒。大黄、蜀椒、桔梗、桂心、防风各半两,白术、虎杖各一两,乌头半分。右八味,剉,以绛囊贮,岁除日薄晚,挂井中,令至泥。正旦出之,和囊浸于酒中,东向饮之,从少起至大,逐人各饮小许,则一家无病。三日弃囊并药于井中。此轩辕黄帝之神方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说,其功用是“辟疫气,令人不染温病及伤寒”。元日阖家共饮屠苏酒的时候,进酒的次第是从少至长。以年龄小的开始是因为年龄小的得岁,所以先进酒贺之,年纪最长的则最后进酒。唐代诗人顾况,晚年隐居茅山,他在《岁日作》中写道:“还丹寂寞羞明镜,手把屠苏让少年。”既有春与老共至的些许悲愁,也有对于少年的期冀。同样是晚年所作,方干《元日》中的诗句是自我调侃:“才酌屠苏定年齿,坐中惟笑鬓毛斑。”虽然是最后饮下屠苏酒,苏轼更多是豪放豁达的心境:“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二)陆游在除夕,则是常常亲手来制作屠苏酒:“铜瓶垂碧井,手自浸屠苏。”(《辛酉除夕》)在八十高龄的元日,他直言:“饮罢屠苏酒,真为八十翁。本忧缘直死,却喜坐诗穷。”(《甲子岁元日》)皇宫的元日筵席上,玉爵中的屠苏酒也是主角,乾隆皇帝在诗中描绘:“玉爵屠苏百礼洽,金猊瑞霭万祥浓。”(《元正太和殿赐宴纪事二律》其二)饮屠苏酒时,最后进酒的年长者须饮三杯,往往被称为“婪尾酒”,也作“蓝尾酒”。白居易在诗中说:“岁盏后推蓝尾酒,春盘先劝胶牙饧。”(《岁日家宴戏示弟侄等兼呈张侍御二十八丈殷判官二十三兄》)又言:“三杯蓝尾酒,一楪胶牙饧。”(《七年元日对酒五首》其三)白居易和刘禹锡是同年,元日两人举酒赋诗,白居易问:“与君同甲子,岁酒合谁先?”(《新岁赠梦得》)刘禹锡答:“与君同甲子,寿酒让先杯。

本文刊登于《古典文学知识》2025年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