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90后”的绿色能源长征
作者 刘芳
发表于 2025年3月

清晨六点,寒风裹挟,远处群山在晨光中勾勒出沉默的轮廓。作为中国石油长城钻探压裂公司项目负责人,魏国把最后一口热水倒进保温杯,坐上班车赶往太行山深处的煤层气压裂现场。

这样的场景,对于扎根压裂一线13个年头的魏国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这个身高一米八五的“90后”东北汉子,笑起来眼角会漾起细纹,可当他在井场叉腰凝视工况时,连呼啸的北风都会在他绷紧的下颌线前收敛三分锋芒。

选择:油服青年的“叛逆”

2012年毕业季,当同学们争相涌向钻井公司时,作为钻井专业第一名的魏国却在就业表上填下了“压裂”二字。“你小子图什么?”系主任拍着厚厚的就业协议,“钻井可是油服的龙头行业!”窗外的树叶沙沙作响,魏国摩挲着手中那本被翻烂的《非常规油气开发》,扉页上钢笔字迹力透纸背:“当多数人涌向坦途时,或许该有人去劈开新路。”

初到压裂施工现场,辽河平原的风掺杂着柴油味扑面而来。队长于晓东打量着这个稚气未脱但眼神坚定的年轻小伙,把沾满油污的六方扳手往地上一杵。“会扒泵吗?”魏国挽起袖口,露出小臂坚实的肌肉——那是他连续三周泡在车场留下的“勋章”。当沉重的六方扳手第一次精准咬合压帽的瞬间,于晓东在晨会记录本上重重写下:“这小子,行!”魏国像海绵一样努力学习压裂施工现场知识,跟着老师傅学习车组摆放、高压流程连接、泵车操作、扒泵、混砂……他很快成为首批正式上岗人员。

魏国在检查车辆参数

2013年是长庆油田建成“西部大庆”的关键时期。压裂公司瞄准机遇,发出集结令。魏国第一时间报名,奔赴苏里格一线。

初春的苏里格还蜷缩在寒冬余威里。二十出头的魏国蜷缩在皮卡车后座,怀里抱着配液记录本,车窗外的地平线正在晨光中苏醒。

本文刊登于《中华儿女》2025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