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安阳 在雪域高原歌唱新时代
作者 陈晰
发表于 2025年3月
郑安阳在西藏大学教师节表彰大会暨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献唱

不到天边不知道云端有多美,

辞别海边才懂得思念的滋味,

不被海浪拍打的岁月无悔,

雪花枕着你的高原红陶醉,

在这风雪弥漫的世界之最,

一峰孤单的身影天地来回

……

2024年10月11日,一场以“跨越山海 格桑花开”为主题的珠峰诗歌音乐会在世界之巅上演。由郑安阳与藏族女高音次仁拉姆演唱的这首《山海》高亢优美、真挚感人,感动了现场无数观众。

这首歌也唱出了演唱者、北京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援藏干部郑安阳的心声。作为中组部、教育部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2022年7月他从北京来到拉萨,忍受着高寒的挑战,克服离别与孤独,将心血倾洒在这片土地,在雪域高原唱响新时代的奋斗之歌。

在雪域高原锻炼与成长

北京科技大学是西藏大学的战略合作高校之一。2022年,学校要选拔一位干部作为中组部、教育部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援任西藏大学副校长。当学校领导找郑安阳谈话时,他毫不犹豫地表示服从组织安排。

西藏大学所在的拉萨海拔3650米,气压和氧气约为内地65%的水平。对内地人来说,到这里工作和生活对身体是很大的考验。其实,郑安阳在之前的体检中查出了心脏血管堵塞,身体条件并不适合在高原工作生活,是什么让他义无反顾地选择来到西藏?面对这个问题,郑安阳说,在2021年9月,他曾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那时就萌生了想要到艰苦的地方去接受锻炼的想法。

“习近平总书记在课上教导我们,长期以来,我们党有一个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就是党叫干啥就干啥、党让去哪就去哪,哪里有事业哪里就是家,没有二话、毫无怨言。今天,我们依然要发扬这种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现在,有的干部只愿意待在‘北上广’,不愿意到‘新西兰’。组织上安排年轻干部去艰苦边远地区工作,是信任更是培养。那一刻,一颗名为‘援藏’的种子悄然生根发芽,我渴望有一天,能够踏上那片土地,一睹格桑花真容,去感受那份来自高原人民的震撼与感动。”

郑安阳清楚地记得那一天——2022年7月27日,他登上了北京飞往拉萨的飞机,在飞机上还意外地碰到了一位原来的同事。“他因为工作调动去了别的单位,没有想到我们又因为援藏聚到了一起。当时大家互相鼓励,互相加油。”

在郑安阳的记忆中,这次西藏之旅很不一样。不像之前出差大家一路上有说有笑,每个人都很安静,取放行李很小心,下飞机后走路也很慢。因为之前接受过培训,刚到高原不能突然剧烈运动,否则可能因为缺氧而晕倒。

来到西藏大学工作后不到一周,西藏暴发了疫情。因为之前在北京科技大学分管疫情防控工作,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郑安阳协助学校迅速建立起疫情防控体系,并及时协调北京科技大学和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的防疫物资。之后,郑安阳被派到条件更为艰苦的河坝林校区,在疫情防控一线连续奋战三个多月。缺氧加上过度劳累,让他有一天终于支撑不住,晕倒在办公室,还好被同事及时发现,紧急送往医院。

恢复意识后,郑安阳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他甚至写好遗书,给妻子录了一段录音,叮嘱她万一他有什么意外,一定照顾好自己,照顾好老人和孩子。

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并没有改变郑安阳继续援藏的决心。他说,有很多优秀的援藏干部,为建设新西藏付出自己的心血甚至生命,他们的精神一直都在激励着自己。他讲起曾同样在西藏大学工作的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钟扬教授的故事。

本文刊登于《中华儿女》2025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