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平坤 铸魂育人,躬行不辍
作者 华南
发表于 2025年3月
张平坤进行标图作业(刘明松/摄)

“‘号手就位’必先‘思想就位’,带兵人要持之以恒开展铸魂育人工作,让官兵像一颗颗上膛的子弹,思想上‘随时’‘全时’做好准备。”这是张平坤作为营教导员,对“随时能战、全时待战”的理解。

“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落实到行动中。要始终坚持用真情真心带兵育人,培养帮带越来越多的官兵成长成才。”这是张平坤作为一线带兵人,对于思想政治工作与军事训练的理解。

火箭军某旅发射营教导员张平坤把思想工作做到一人一事、一车一架,被评为优秀政治教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他身为政治干部,同时军事素养全面过硬,12次在各级群众性练兵比武中获得第一,连续7年获评军事训练一级个人;他知重负重、苦干实干,坚守平凡却写就非凡,先后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被表彰为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全军践行强军目标标兵个人,荣膺火箭军“砺剑贡献奖”。2024年,张平坤被评为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

铸魂育人,躬行不辍。张平坤用强军思想武装官兵、用强军梦想激励官兵,让政治工作的“准星”始终瞄着能打胜仗的“靶心”。

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一人一事、一车一架

深冬,某地山区薄雾弥漫,湿寒浸骨。

张平坤站在队伍前面,进行“临战动员”。短短几分钟,训练场气氛就“热起来”,战士们士气高涨起来,迅速投入训练。

备战打仗永远是人民军队的根本职能、主责主业。日复一日,张平坤抓住一个又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几分钟”,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为战务战的职能使命,教育引导官兵坚持政治引领、强化使命担当、埋头苦干实干,让“生命线”在发射架下彰显生命力。

张平坤深知,要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基层第一线。搞好日常教育,他的一个办法是用集体荣誉凝聚官兵。

战士常少云因在一次任务中带领班组“拖了后腿”而非常自责,甚至产生了退伍的想法。张平坤知道后,干脆用起“激将法”:“此时退伍甘心吗?”

既要解决思想问题,也要解决现实问题。他一边加油鼓劲,一边组织科学练兵,通过连续一年多时间的全面帮带,这个班组在全旅精准操作评比中获得第一名,4名战士获评等级号手。常少云深有感触地说:“官兵带着‘心理包袱’,怎么打胜仗?教导员就是帮助我们把‘思想就位’解决在‘号手就位’之前。”

这句话,也说到了战士卢晓遥的心坎上。有一年,卢晓遥参加上级比武选拔考核,本是强项的射击环节却出现失误,未进赛场就折戟而返。张平坤带他一番复盘,找到症结所在:“求功心切”带来心理不稳定,造成连锁反应“提前出局”。他向张平坤抱怨“训练辛苦,每天衣服拧出来的汗水,都能装半水杯”。

张平坤理解卢晓遥,但还是与卢晓遥一起进一步挖掘这次失利最根本的原因。“看似心理不强,实则思想问题。”张平坤以事说理、情理结合,让卢晓遥认清“当兵干什么、比武为什么”等问题,逐渐廓清政绩观、荣誉观等方面的思想迷雾。

第二年,卢晓遥再度出征。夏日,大漠训练场地表温度最高达到50摄氏度,张平坤再次提起“半杯汗水”的故事,激励卢晓遥再多努力一分,付出的汗水“从半杯到一杯”,看看能不能成功。后来,卢晓遥经过四轮选拔走上比武赛场,和战友一起过关斩将,取得良好成绩,还戴上了二等功奖章。

一次野外驻训期间,一名平时很活跃的战士,一反常态“心不在焉”。张平坤从侧面了解到是因为家庭的原因后,及时安排骨干靠上去做好排忧解难工作。营里的官兵反映:“平日里,教导员总是这样细心关心官兵,解开大家思想上的小疙瘩。”

“创新理论离大家一点都不远,关键是你用什么方式去讲解。”张平坤说。带着这一思考,张平坤在发射营开创“号位故事会”,开展“饭前小演讲”……一次次让官兵主动开口讲,取得良好效果。

2023年3月,张平坤参加完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从北京回来,直奔演训场,传达两会精神,把党的声音及时传到第一线。

本文刊登于《中华儿女》2025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