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媛媛 躬耕教坛,为国培育栋梁之材
作者 张惠清
发表于 2025年3月
郭媛媛

在全国政协委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文化与传播学院教授郭媛媛身上,交织着为人师表的学者风范与政协委员的家国情怀。

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她以赤子之心教书育人、仁爱奉献,努力躬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责任田;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她以热爱融情政协事业,投身履职实践,以纯粹的精神为国为民,高质量建言资政体现委员的价值;

她还身兼北京市丰台区政协常委、中央统战部党外知识分子建言献策专家组文化艺术组副秘书长、北京市高级知识分子联谊会常务理事、丰台区知联会会长、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知联会会长等多项社会职务,多年来在不同场合,持续为教育事业、为国家高质量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什么?”郭媛媛说,“对我来讲,能够在不同场景下,迅速激活自己对时代发展的感知力,将自己所有潜能充分挖掘并释放出来,倾情投入个人所从事的事业中,投入时代发展洪流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倾情贡献,就是最大的幸福”。

“让生命变得更加丰盈”

郭媛媛一直秉承这样的人生信条:对于工作,要干一行爱一行;对于为人,要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对于做事,则但问耕耘、莫问收获。她成长中涉及各个领域的跨界交叉,无一不磨炼了她的意志、心性和品格。在进入高校前,从学医到学文,从世界500强外企到国家级出版社,正是这种多元跨界实践,助力她快速“集成式成长”,也为她之后的教学道路奠定了基础。

郭媛媛出生于江苏省泗阳县,在家里五个姐妹中排行第二。父母都是教育工作者,她自幼在当地文教局大院里长大,在家庭和周围环境的熏陶下,渐渐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小时候,我经常去妈妈单位的图书馆看书。有时哪怕在地上看到一张带字的纸,我都会蹲下来看上半天。”郭媛媛笑着回忆。文学如同阳光雨露,一直浸润着她的成长。小学时期,她因在文体上的天赋入选了学校宣传队和县少体校。偏爱文科,让她在校内举办的作文竞赛中屡屡获奖。她尤其热爱那些大气磅礴、气壮山河的文字,并在心中厚植家国情怀,激荡起建设祖国的豪情壮志。

初中毕业时,由于视力原因,成绩优异的郭媛媛无缘自己心仪的军校,后在家人劝说下,进入江苏省南京卫校临床检验专业学习。“在卫校,我们要学习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等课程。我很快发现自己并不擅长这些。”那段时期,文学依然是她最大的心灵慰藉。

“在卫校三年,我每年回家都会和家人‘抗争’,因为那并不是自己的选择。”郭媛媛说。从卫校毕业后,她通过刻苦自学,迈上学术道路。在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研究阶段,她分别进入苏州大学、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经历了从医学到文学、再到新闻传播学的学科转变,并因学习努力上进,在硕士和博士后阶段所撰写的论文分别荣获“苏州大学优秀硕士生毕业论文”和“复旦大学博士后优秀出站论文”。

其间,郭媛媛曾担任世界500强外企的总裁行政助理,后在中国戏剧出版社担任过总编助理、编辑部主任。无论在哪个岗位上,她都恪尽职守、全力以赴。“我所习惯的一种生命姿态,是把每个毛孔都张开,在不同的环境中,汲取营养,吐纳气息。每一次成长经历都会让生命变得更加丰盈。”

在复旦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期间,复旦新闻学院“入世、报国”——以专业精深,逐有用于世,求报效家国、服务民生的理念,触动了郭媛媛。“传媒更直面社会,有助于构建关于世界、发展、规律的认知,更深刻理解社会,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郭媛媛希望,将自己所学服务人民、投身国家建设,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本文刊登于《中华儿女》2025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