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壶说流
作者 胡西林
发表于 2025年3月

今天这个题目,其实是早些日子写秘色瓷系列短文时定下的。那天参观杭州市临安区的吴越文化博物馆,陈列文物中有一个盘口壶,形制与釉色都诱人,我凑在玻璃前看,一旁有对年轻男女也在看。女人指着盘口壶的说明牌对男人说:“这是个瓶子,怎么叫壶呢?”声音很轻,我耳朵尖,听到了。

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说实话,如果是问我,即刻用三言两语回答我也说不清楚。于是我记住了她的这一问,寻思回到家查阅资料写一篇札记作解答,题目就是那天拟定的。

称谓有所区别

壶的使用在中国历史非常悠久,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已经制有陶壶,商周时期又有青铜壶,西周以降及至秦汉,历朝历代都有不同材质的壶,可以说壶自古就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器具。

早期的壶器型多为立式,或圆形、方圆形,或椭圆、扁形,方形也有,但是少见。到了汉代,方形(包括菱形)壶相对多了一些,在称谓上也开始有了区别:方形的壶称作钫,圆形的称为钟。然而,汉代以前的壶有一个现象,基本上都没有流,也就是没有壶嘴,其形状无论方圆,更像是尊或者觯。觯在商代晚期和西周初期常见,青铜制,形似尊但是小于尊,是商周时期的一种酒器。笔者所见最早带流的壶,是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战国青铜兽首衔环有流壶和匏壶。前者体圆侈口,束颈鼓腹,三兽首各衔环耳,流则在口沿,形如舌状。

本文刊登于《中国收藏》2025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