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斗鸡”漂洋过海
作者 曾玲玲
发表于 2025年3月

众所周知,1745年这艘商船满载着来自中国的700吨货物返航瑞典,在距离目的地哥德堡港口900米的地方触礁沉没。船上货物包括370吨茶叶、100吨瓷器,还有丝绸、藤器等商品,在海底静静地躺了160多年,直到20世纪初由瑞典收藏家詹姆斯·凯勒(JamesKeller)组织打捞才重见天日,获得全球瞩目。

“战况”扣人心弦

这条船上大量的中国瓷器,为何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对青花斗鸡纹盘情有独钟,并将其视为国礼相赠广州呢?这件清乾隆青花斗鸡纹盘,高2.3厘米、口径22.1厘米、足径12.4厘米,是哥德堡号沉船打捞出水的一件品相完好、纹饰精美的青花瓷。盘外沿绘清代青花瓷常见花草纹,中心图案为寻常人家院内两只蓄势待发的雄鸡,巴掌大的圆圈内用拙朴自然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充满意趣和生机的生活小景,可想而知它带给远在大洋彼岸的瑞典民众无穷的想象和惊喜。这件瓷器除了具有出自哥德堡号沉船这一独特的历史信息外,还蕴含着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也是中瑞两国数百年友好历史的特殊纪念物。

斗鸡是中国传统民间娱乐活动,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据《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记载:“季、郈之鸡斗,季氏介其鸡,郈氏为之金距。”这是史籍所载季平子和郈昭伯之间斗鸡的情景,据说二人为了取胜想尽一切办法:季平子在鸡翅膀上撒芥末以伤害对方鸡的眼睛(又说在鸡身上涂胶漆充当铠甲);郈昭伯则给鸡脚捆绑铁片来增强战斗力,现场战况激烈,扣人心弦。

这一活动不仅只在中原地区流行,在西北地区同样流行。1977年甘肃省酒泉市果园乡丁家闸考古发现的五号墓距今约1600年,属于东晋时期,前室顶部中心彩绘复瓣莲花藻井,下分五层,分绘天庭、人间、地下三重境界,其中人间部分生动反映了墓主人生前燕居行乐、出游以及庄园中农耕、桑蚕、运输等生产活动以及庖厨、居饮场景,更有汉、羌、鲜卑、匈奴等各民族大融合的景象,是这一时期河西地区历史面貌的重要图像资料。

本文刊登于《中国收藏》2025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